首任中国驻美公使、进士陈兰彬发起修建,人文深厚的
太邱书院
上次我们在《客家四大书院之——山川毓秀,蛟腾凤起的廉湖书院》中说到:合浦的书院最早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廉州知府韩莺创建的海天书院。到清光绪(1875--1908)末年书院制度废止,合浦前后共设有书院三十余间。合浦的书院可分六类:一是廉州府建,二是合浦县建,三是乡镇乡绅筹建,四是绅士合资共建,五是名士自建,六是各姓氏宗族修建。 各姓氏宗族修建的书院有:太邱书院(陈姓)、福禄书院(苏姓)、随达书院(罗姓)、吟梅书院(王姓)、至德书院(吴姓)、南洲书院(庞姓)、述古书院(彭姓)……而其中又以陈姓的太邱书院为最。
话说陈氏家族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振兴家邦的一项重大举措。居于这种思想基础,陈氏家族早在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890)在江州义门创办了有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家族书院——东佳书院。
秉承这种优良传统,在合浦陈氏客家人中,也于清同治年间创建了一家族式的书院——太邱书院。
太邱书院,又名太邱祠或廉州陈家祠,是祠院合一的古建筑,是纪念汉颍川太丘长陈寔公的祖祠。陈寔公号文范,是陈姓家族的四十三世贤德老祖,东汉时官任太邱长。任职期间,修德清静,百姓安居乐业,是桓帝、灵帝当政期间为人德高望重的颍川四长之一。
太邱祠位于今合浦县廉州镇大东门,始建于同治二年(1863),至今已近150年的历史。
清同治二年(1863),陈兰彬来到廉州附城总江与合浦举人陈胜经、六湖(六湖垌,即今曲樟乡)奉政大夫附贡生陈清藩等十六位知名人士商议修建陈氏族人之四十三世祖太邱长陈寔公祠(即陈族太邱祠)。商决后,分赴两广各地联系5□0余人,竭力劝捐铜钱2□000千文建成。内设祠宇,叫太邱祠,外置书院,名为太邱书院。太邱祠每年二月和八月的初十日设丰儀祭祀,借笙鼓和神佐陈氏裔孙读圣贤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