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民生] 【图文连载】客家文化(之老虎毑婆)......(之四大书院)892楼

[复制链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5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为什么 于 2011-4-4 16:59 发表
那里不是这样  还客家.......我们乾江这片比这好玩多了.............................................

我只说说我们客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5 1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pijko88 于 2011-4-5 16:05 发表
请问LZ客家文化是个什么文化?跟其它人有什么不同的,或者说是跟全国过清明节有什么不同?炒得跟他妈的没文化的一个样,吃饱没事干再把你老婆裸照弄出来晒晒,我倒是很乐意看,老搞一些没意义的贴占位置,我说你就是 ...


你内心很污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5 17: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客家文化:客家乡贤之“珠乡革命先驱、前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张进煊”(图)

     珠乡革命先驱、前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张进煊




遍地哀鸿,暴倭似虎,关山沦陷人民苦。思量救世有何方?“猛张”携返红旗谱。

建党重新,中枢合浦。廉钦灵防张旗鼓。艰辛冒险扎根基,挥戈起义风云怒。


                                  ——王克《“猛张”携返红旗谱》


“猛张”,即张进煊 (1908-1968),合浦县白沙镇木岩塘村人。民国13年考入廉州中学。19年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编辑。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2月,党派张进煊和何世权回合浦五中(公馆中学)开展工作。当时的五中,规模不大,中学小学合起来才三四百人,房屋建筑不多,在半是泥砖屋,只有“真如楼”和一些课室好一点。但是,五中和一中(北海中学)和廉州中学不同,五中处在客家人地区,客家人自古有反抗压迫的好传统,当时一中和廉中没有党的领导,而五中有共产党员,处在党的领导下。

在五中,张进煊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与何世权、冯廉先一起,组织读书会,介绍中小学生阅读抗日救国新书,主要的书籍有:《西行漫记》、《铁流》、《八月的乡村》等。

1937年10月调回中共广州市委搞宣传工作。1938年3月,回廉州中学任教,广东省委指示重建合浦党组织,指派张进煊、赵世尧、何世权三人负责。4月,中共合浦县特别支部成立,张进煊任书记。以张为书记的合浦特支,除了抓廉州、北海两个重点以外,把公馆、西场作为乡镇重点,张进煊亲自抓公馆的建党,发展了张九匡、朱香庭(朱八)、陈铭金、周洪英等党员。后来,公馆党组织发展成为合浦县最早也是最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此外,还在廉州、北海、白沙、西场等地发展一批党员,并相继成立支部,领导合浦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1月,成立中共合浦县工委,任书记。1939年2月,建立中共合浦中心县委,任常委,负责民运工作。6月中旬,中心县委遭国民党当局破坏。8月,重建合浦县工委,任书记。
  1938年新县委成立,也即在1938年秋,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半壁河山已被日寇侵占,广州、海南岛相继沦陷。与北海隔海相望的涠洲岛也沦入敌手,合浦已处于抗日前线。而合浦的白石水地区,是广东、广西接壤之地,合浦、灵山交界处,是北部湾的小后方,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之地。于是,张进煊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建立以白石水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和建立农民武装。次年白石水根据地初具规模,为同年6月党组织领导武装反对汉奸运米资敌的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后,张调任南路特委委员兼茂名县工委书记,为茂名党组织从公开转入地下的转变,保存了力量。1941年冬,回湛江赤坎特委机关负责干部培训工作。1945年2月,钦廉四属全面举行武装起义,张带病参加合浦武装起义,后任合浦大队副大队长、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民运科长等职。
  1946年8月,党组织派张进煊到越南解放区工作,担任广南省华侨中学校长。1948年夏调回六万山地区,9月,第三次任合浦县委书记,领导合浦党员和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展开斗争。  

1950年1月,张进煊任合浦县征粮总队政委,大力组织支前工作,不久因病离职。1958年被扣上“地方主义头子”的帽子,开除党籍和公职。1961年7月恢复公职,担任县皮肤病防治站副站长。1968年2月逝世。1979年4月经钦州地委批准,撤销1958年对张进煊的处分,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是年9月,合浦县委为张进煊举行追悼大会,随后重立墓碑。

在白沙镇,还建有张进煊展览馆,在展览馆里面,陈列有张进煊塑像,两边分边有两副对联。一对说:“光照史册,教益后人”;另一对说:“前辈英雄开创革命千秋业,后代健儿永保江山万年红。”

        
张进煊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5 17: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根据张进煊夫人余新慈的回忆文章《忆老师》,从张进煊身上体现了如下精神:“在27年的夫妻生活中,我从他身上所得到的一不是官,二不是禄,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生活作风;坚持原则,而又善于斗争的工作作风。”这是张夫人对张进煊人生精神的总结,而我也总结了一下,觉得还应有如下几条。

一是为革命贡献一切的精神,据张夫人回忆:“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不但把自己的薪金作为组织活动的经费,而且把他父亲遗留下的一路水盐田的收入大部份拿去经党购买枪支弹药。记得我们婚后不久,他知道我母亲曾送我一只金手镯,在革命经济困难的时候就对我说:‘新慈,我的‘生意’又没有‘本钱’了,把这只手镯拿出来吧。不用说我也心领神会,他的‘生意’就是党的革命事业。于是我豪不犹豫地献出了这只金手镯。”

二是对待不公正的际遇时意志坚强,不埋怨,光明磊落。张夫人回忆说:“1958年,他被捏造了‘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了党籍及公职。”张夫人很感委屈,但张进煊却不说什么,“拒绝于处分书上签字并提出上诉之后,镇定自若地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回乡当社员去了。”
三是对子女严格要求。在张进煊的严格要求与教育下,4个子女均有所作为。长女张绍辉,曾参加中国科学院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并作出一定成绩;二女张丹辉是轻工部设计院助理工程师;大儿子张绍城是广州画院画家;二儿子张绍坪是医学硕士。(据张夫人《忆老师》一文)
张进煊是客家人,客家人在迁徙南方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图进取,造就了客家人的强悍正义和敢于革命的精神。
近千年的客家历史中,客家人涌现出了不少强悍正义、敢于革命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袁崇焕、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的领导班底、丁日昌、孙中山等等。在我们北海地区,有陈铭枢、张进煊、林翼中、陈铭炎、陈铭璧等。张进煊正是秉承了这种精神,求生存,敢于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关张进煊外号、别号的解释:
“猛张”:在中山大学念书的时候,由于张进煊的个子瘦,同学们号他“Monkey”(猴子),后来大家发现他个子小志气大,遇到困难毫不畏惧,干脆谐音叫“猛张”。
老师:合浦一带的群众只知道抗战时期廉中有个张老师,是共产党人,后来因革命需要调离,不再当老师,可人们还是一直尊称他为“张老师”。(以上据《忆老师》)
附1:
廉州中学历任支书

年份

姓名

性别

职别

籍贯

毕业学校

1938.6 - 1938.10

张进煊


支书

合浦

国立中山大学

1938.10 - 1939.8

钟高鉴


支书

合浦

廉州高中

附2:
张进煊烈士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一位共产主义战士,我们的先驱者,他把一生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一九零八年张进煊出生于合浦县白沙乡木岩塘村。受过系统教育,一九三四年中山大学毕业后,即从事革命活动。三六年春,参加中国青年抗日同盟。一九三七年二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党派他回合浦五中,从事革命启蒙工作。一九三八年二月到廉州中学,领导建立合浦党组织。历任特文书记,县工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心县委机关被破坏,他奉命重建县委并任书记,领导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白石水武装斗争开路。一九四零年夏调湛江工作,曾任茂名县工委书记,后因重病回乡休养。一九四五年春武装起义,他不顾病痛,坚持参加,艰危备尝。一九四八年,在敌我决战中,第三次出任县委书记,领导珠乡军民,接全县解放。

他觉悟程度高,立场坚定,刚直不阿,斗争勇猛,长期与敌人斗,与疾病斗,一往无前,从不懈怠,被同志们称颂为“猛张”。解放后,因身患重病,离职休养,仍念念不忘革命事业,在所谓的反地方主义中,竟遭诬蔑,仍坚强不屈,在十年的动乱中,受到残酷迫害,一九六八年二月终于含冤逝世。一九七九年,党的三中全会后,张进煊冤案得到彻底的平反,恢复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面貌。

张进煊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将永远活在珠乡人的心里,鼓舞着后来者奔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战友李英敏,陈任生谨撰



(本文由陈海春根据1994年版《合浦县志》、《六万山烽火》、《北海文史》(第十六辑)、王克《北部湾风情》及网上相关文章整理编写,图片也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陈海春 于 2011-4-5 17:22 编辑 ]
张进煊墓.jpg
张进煊墓志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草泥马的饲养员 发表于 2011-4-5 18: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3L其实我是支持你的。 要知道,这SB每次发帖。都TM.D非得加上个客家文化。  烧火炙都算是客家文化,北万世一你。 用1句正宗廉州话来北只戳低。 北那那!!!

[ 本帖最后由 草泥马的饲养员 于 2011-4-5 23: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jko88 发表于 2011-4-5 1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我的事,我想说其实客家人的文化其实与大众一样,我不排斥。就是看不习惯你们把别人也有的东西说成自己独有的东西,跟强盗有何区别?我鄙视这样的行为。
像南宁宾阳的炮龙节,那才算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历史久远!
等一下你们发动全村人搞一个什么赛龙舟,他妈的又成了你们客家人的一种文化!
你们简直过着一种操蛋的人生,搞着一些扯蛋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遥远的守侯 发表于 2011-4-6 0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草泥马的饲养员 发表于 2011-4-6 09: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9L 你说到了端午节,这SB会不会又搞个客家文化的端午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6 0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草泥马的饲养员 于 2011-4-6 09:07 发表
19L 你说到了端午节,这SB会不会又搞个客家文化的端午节

牛无食到鱼界大糯,无使简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4-6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草泥马的饲养员 于 2011-4-6 09:07 发表
19L 你说到了端午节,这SB会不会又搞个客家文化的端午节

“撑头仔”一只。

[ 本帖最后由 陈海春 于 2011-4-6 09: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