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乡革命先驱、前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张进煊
遍地哀鸿,暴倭似虎,关山沦陷人民苦。思量救世有何方?“猛张”携返红旗谱。
建党重新,中枢合浦。廉钦灵防张旗鼓。艰辛冒险扎根基,挥戈起义风云怒。
——王克《“猛张”携返红旗谱》
“猛张”,即张进煊 (1908-1968),合浦县白沙镇木岩塘村人。民国13年考入廉州中学。19年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编辑。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2月,党派张进煊和何世权回合浦五中(公馆中学)开展工作。当时的五中,规模不大,中学小学合起来才三四百人,房屋建筑不多,在半是泥砖屋,只有“真如楼”和一些课室好一点。但是,五中和一中(北海中学)和廉州中学不同,五中处在客家人地区,客家人自古有反抗压迫的好传统,当时一中和廉中没有党的领导,而五中有共产党员,处在党的领导下。
在五中,张进煊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与何世权、冯廉先一起,组织读书会,介绍中小学生阅读抗日救国新书,主要的书籍有:《西行漫记》、《铁流》、《八月的乡村》等。
1937年10月调回中共广州市委搞宣传工作。1938年3月,回廉州中学任教,广东省委指示重建合浦党组织,指派张进煊、赵世尧、何世权三人负责。4月,中共合浦县特别支部成立,张进煊任书记。以张为书记的合浦特支,除了抓廉州、北海两个重点以外,把公馆、西场作为乡镇重点,张进煊亲自抓公馆的建党,发展了张九匡、朱香庭(朱八)、陈铭金、周洪英等党员。后来,公馆党组织发展成为合浦县最早也是最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此外,还在廉州、北海、白沙、西场等地发展一批党员,并相继成立支部,领导合浦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1月,成立中共合浦县工委,任书记。1939年2月,建立中共合浦中心县委,任常委,负责民运工作。6月中旬,中心县委遭国民党当局破坏。8月,重建合浦县工委,任书记。
1938年新县委成立,也即在1938年秋,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半壁河山已被日寇侵占,广州、海南岛相继沦陷。与北海隔海相望的涠洲岛也沦入敌手,合浦已处于抗日前线。而合浦的白石水地区,是广东、广西接壤之地,合浦、灵山交界处,是北部湾的小后方,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之地。于是,张进煊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建立以白石水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和建立农民武装。次年白石水根据地初具规模,为同年6月党组织领导武装反对汉奸运米资敌的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后,张调任南路特委委员兼茂名县工委书记,为茂名党组织从公开转入地下的转变,保存了力量。1941年冬,回湛江赤坎特委机关负责干部培训工作。1945年2月,钦廉四属全面举行武装起义,张带病参加合浦武装起义,后任合浦大队副大队长、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民运科长等职。
1946年8月,党组织派张进煊到越南解放区工作,担任广南省华侨中学校长。1948年夏调回六万山地区,9月,第三次任合浦县委书记,领导合浦党员和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展开斗争。
1950年1月,张进煊任合浦县征粮总队政委,大力组织支前工作,不久因病离职。1958年被扣上“地方主义头子”的帽子,开除党籍和公职。1961年7月恢复公职,担任县皮肤病防治站副站长。1968年2月逝世。1979年4月经钦州地委批准,撤销1958年对张进煊的处分,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是年9月,合浦县委为张进煊举行追悼大会,随后重立墓碑。
在白沙镇,还建有张进煊展览馆,在展览馆里面,陈列有张进煊塑像,两边分边有两副对联。一对说:“光照史册,教益后人”;另一对说:“前辈英雄开创革命千秋业,后代健儿永保江山万年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