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本来想继续沉水的。但看到阁下说的就忍不住了。我想你肯定是三国演义看多了。首先刘备并没有你所说的那样。你多看些历史就清楚了。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不是史书。再者为什么诸葛亮出山帮刘备。首先你要了解。诸葛亮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政治家。军士才能实际连司马懿也不如。政治家的动机主要是什么?为国家与人民着想,着眼于民众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刘备怡怡具备了诸葛亮所需要的。那就是德、仁、义、礼。所以为什么诸葛亮弃其它人而扶持刘备。刘备之所以败是因为把义字看得太重了。
刘备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白手起家能在乱世中建立起集团。他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最后在百度上给你查了下刘备托孤的用意。
政权问题
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
欲擒故纵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
明智决定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严,在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和政治能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