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场戏剧本《海丝魂之龙眼传说》原创作者:汤斌斌
第一幕:梵音东渡·海丝启航
场景:南海波涛,商船如织,达摩乘舟立于船头,背景云雾缭绕,远处合浦港灯火隐约。
音乐:丝竹乐起,梵音低吟,穿插海浪声。
达摩(挥袖唱):
三载风涛渡重洋,袈裟染尽沧海霜。
天竺菩提化东土,般若舟载万道光。
(合浦港渐近,灵觉寺钟声悠扬)
徒弟慧可(躬身禀报):
师尊,前方便是合浦港,灵觉寺主持已候多时。
达摩(颔首):
且泊此舟,今夜借宿禅堂。
第二幕:古刹惊妖·画龙隐锋
场景:灵觉寺禅房,烛影摇曳,壁画斑驳。主持神色惶惶,窗外银滩月色惨白。
主持(颤声念白):
白虎成精噬人骨,银滩夜夜闻鬼哭。
经卷难镇妖邪气,望祖师施法降伏!
达摩(闭目掐诀,忽睁眼):
取笔墨来!(徒弟奉上文房四宝)
(挥毫泼墨,龙身渐显却双目紧闭)
达摩(取琉璃瓶置案,唱):
此龙无目藏玄机,神墨点睛破妖迹。
虎精现形方可用,切记法宝莫轻启!
主持(捧瓶跪拜):
画龙点睛古传说,老衲定当守玄墨!
第三幕:蛰伏两年·桂圆藏劫
场景:三年后秋日,寺中桂圆树果实累累,白弟子低眉捧砚,袖中暗藏利爪。
主持(执笔吟诗,忽顿):
玛瑙缀枝胜仙果,甘汁润喉清心火。
(叹)墨尽诗残怎续作?白弟子,速取松烟墨!
白弟子(躬身诡笑):
弟子遵命。(转身时眼中绿光一闪)
舞台提示:
藏经阁内,白弟子翻出琉璃瓶,指甲暴长如刃,瓶身映出其狰狞虎影。
第四幕:墨破真形·龙睁慧眼
场景:桂圆树下墨汁四溅,树干如蛟龙吸水,果实泛出墨绿幽光。
主持(惊跌在地):
你!你竟是那白虎精!
白虎精(现原形,虎啸震瓦):
哈哈哈哈!两年茹素扮沙弥,今朝终得噬秃驴!
(虎爪劈向主持,腥风卷落满树桂圆)
画外音(急板唱):
墨染灵根通天地,龙睛开阖现玄机!
(两颗龙眼破空入画,壁画青龙昂首长吟)
青龙(腾云叱咤,唱):
孽畜敢犯菩提地,青锋断脊镇妖戾!
(龙爪擒虎掷于银滩,虎首化白石,血染沙滩如雪)
第五幕:青山永镇·龙眼传世
场景:青龙盘桓化为青山,桂圆树果实金光流转,百姓持龙眼登高祭拜。
众百姓(合唱):
青山岭上望归帆,龙眼如炬照海天。
邪祟永镇白虎首,丝路长明佛法船。
老渔翁(捧果高呼):
从此桂圆唤龙眼,正气辟邪代代传!
尾声:法脉千秋·海丝魂梦
场景:现代东山寺,达摩像前香火缭绕,孩童诵读碑文。
童声齐诵:
菩提东渡越千年,墨龙犹记伏虎篇。
银滩白石证因果,光明不灭照人间。
舞台提示:
纱幕投影海上商船,龙眼枝探向天际,渔鼓声渐远,梵音再起。
剧终
创作注解
1. 文场戏特色:
唱腔设计融入广西文场「越调」「滩簧」,白虎现形时用「急三板」配锣鼓,青龙出世以「大调」铺陈。
达摩画龙时,乐师以古琴模拟笔锋走势,辅以僧众吟诵《楞伽经》。
2. 海丝元素:
达摩所乘宝船参考合浦汉墓出土的波斯风格船纹铜器,船帆绘有菩提叶与浪花纹。
百姓服饰采用汉代“海上丝路”商贾常见的蕉布筒裙与缠头造型。
3. 龙眼寓意:
桂圆树吸墨成眼,象征「正邪相争,灵性自显」;白虎头银滩白石与青山岭呼应,暗合「阴阳相制」。
终场孩童诵经,喻「佛法与正义需代代守护」。
4. 佛理渗透:
达摩留画龙而不点睛,契合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白虎精潜伏两年,隐喻「无明烦恼需日久方显」。
剧本通过文场戏特有的雅致唱词与象征手法,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佛法的深邃、以及龙眼传说中「正必胜邪」的永恒真理融为一体。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