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春 发表于 2010-8-31 21:55:49

客家文化:陈兰彬与合浦客家(多图)

陈兰彬与合浦客家

陈海春

粤西之鉴江,信宜始发,蜿蜒南行,经高州、化州,纵贯吴川,注入南海。出海口处,有一黄坡镇,水网交织,田园如画,人称鱼米之乡,世代地灵人杰。有清一代著名的外交官、学者陈兰彬,就诞生在此镇的黄坡村。
陈兰彬(1816-1894),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村人。咸丰年间中进士。1872年,陈兰彬以留学生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1878年,陈兰彬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为我国首任驻美大使,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著有《治河刍言》等书。
   
               
陈兰彬考中进士后,曾到合浦认宗拜祖。清同治二年(1863),陈兰彬来到廉州附城总江与合浦举人陈胜经、六湖(六湖垌,即今曲樟乡)奉政大夫附贡生陈清藩等十六位知名人士商议修建陈氏族人之四十三世祖太邱长陈实公祠(即陈族太邱祠)。同时还修建学校,名为太邱书院。书院规定,凡高州、廉州陈姓子弟均可前来寄宿就读,贫者全免费用,富者减半。清同治丙寅年(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夏天,书院落成,陈兰彬专程到来参加书院落成庆典。
陈兰彬善对,所撰的上联“陈米陈醋陈陈相因推陈出新酒”,一直尚无应对者。庆典仪式之后,与陈兰彬一起参加筹建太邱祠的六湖垌璋嘉村人陈清澄邀请他到璋嘉参观陈氏宗祠。在璋嘉,陈兰彬看到在这偏僻的山村有一座这么气势恢宏的陈姓祠堂,显得很高兴,但看到祠堂没有一副象样的对联,又甚感遗憾。璋嘉族老知其善对,便趁机请他为陈氏宗祠题写对联。陈兰彬满口答应说回去后写好叫人送来。
陈兰彬回去之后,即写了一副门联,联曰:“家声传颍水,庙貌壮廉湖。”上联说的是璋嘉村陈姓一支来自河南颍川,下联说的是陈氏宗祠辉煌壮观,在大廉垌、六湖垌首屈一指。与此同时,陈兰彬还撰写了两副长联。一联曰:“圣世兴贤知德庇圭璋嘉言罔状;宗祠崇祀睹香升俎豆式礼莫衍。”另一副为:“地毓鸿才允宜髦士奉璋嘉德无违隆享祀;天垂象巍还冀史官载笔贤人复聚证祥符。”(这两副对联一直还没有人解得通,这里请有能之士能帮一解)门联刻在两块长条石板上,两副长联则分别刻在四块长木板上,特派专人送至璋嘉。这三副对联,现在还保存在璋嘉的陈氏祠堂内。
   
                  

清朝光绪年间,公馆设立“文治书院”,
陈兰彬为书院题写院名“文治书院”和门联“文光腾列宿,治理讲遗篇”。
光绪十三年,陈兰彬还到现曲樟乡曲木村进行寻宗拜祖,并为陈文山祝寿。在曲木土围城的“新城”祖公堂里,现存横扁一块,楷书“春酒介眉”四个大字,取意《……经》:“……酒,……寿。”落款:前为“赐封登仕郎文山先生暨德配张孺人秩开一双寿”后为“光绪十三年正月宗弟兰彬拜祝”(钤印章两方)。这是陈兰彬为陈文山题写的寿词。而且,在老城大门对联楷书:“有虞世泽,欲伴家声”,据说亦是陈兰彬手迹。

合浦客家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陈兰彬,陈兰彬亦提高了合浦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品位。陈兰彬是陈家太邱祠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为合浦文化、客家文化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总江大桥 发表于 2010-8-31 22:05:49

难得的沙发啊~~呵呵~~支持

灌灌更健康 发表于 2010-8-31 22:41:40

又是客家族

longgenius 发表于 2010-8-31 23:01:33

不错不错,尊重历史

孓悅 发表于 2010-8-31 23:18:11

哎哟,我小时候天天看,就是看不懂
原来是陈老先生题的,我现在才知道

陈海春 发表于 2010-8-31 23:27:41

原帖由 孓悅 于 2010-8-31 23:18 发表 http://bbs.hepu123.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哎哟,我小时候天天看,就是看不懂
原来是陈老先生题的,我现在才知道

这位兄弟不是璋嘉的,就是曲木的了?

青春代表 发表于 2010-8-31 23:59:00

啊表的帖子先顶再讲过

baias 发表于 2010-9-1 00:12:06

青春代表 发表于 2010-9-1 00:59:13

楼上的明天就会被禁言

潇湘南珠 发表于 2010-9-1 01:04:24

顶贴!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图文连载】客家文化(之老虎毑婆)......(之四大书院)89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