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海鲜红薯 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
日前,北海市政府召开“产业扶贫”会议,把北海的地方特产海猪肉,海鸭蛋等等,作为“产业扶贫”的新亮点,给予了明确的扶持。参加会议的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德放高兴不已,因为他们公司推出的“海鲜红薯”,正是符合市政府的“产业扶贫”的要求。发展“海鲜红薯”产业,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红薯,是北海人喜欢吃的粗粮之一。市面上,普通红薯的零售价一般是3元钱左右一市斤,但是,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海鲜红薯”,售价达到每市斤10元钱,仍然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不单单是北海本地的市民选购,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上,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群众,通过网上订货,物流快递,购买“海鲜红薯”的仍然不少。 “海鲜红薯”为什么能卖到10元钱一市斤的高价呢?记者于6月7日上午,来到了海城区高德街道沙脚村,高德船厂对面的“海鲜红薯”专卖店,见到了“海鲜红薯”的“功勋元老”、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德放,以及他的“师傅”、70多岁高龄的原北海市化肥厂副厂长崔师傅。 宋德放,年约50多岁,国字脸,粗眉毛,大嗓门,说话声音宏亮。第一印象,这是一个聪明能干、勤奋朴实的企业家。 “我们的海鲜红薯,之所以能卖高价,主要是这个红薯在种植过程中,全程是零化肥、零农药,使用我们公司研制、生产的虾肽海洋系列有机肥料,再选用优质红薯种苗“西瓜红”品种,经过最少120天的种植周期,种植出来的,是百分之百绿色环保的安全、放心食品。”宋德放快人快语,跟记者解释这款高价“海鲜红薯”的来历。 原来,宋德放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中专毕业就分配到北海市化肥厂上班,当时的技术副厂长,就是现在担任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的崔师傅。这对“师徒”从当初的上下级关系,到现在的“忘年交”,30多年的追求,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利用北海的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产生的“下脚料”,例如鱼头鱼刺、虾壳蟹壳等等,研究出一种肥效好、无污染的环保型高效肥料:虾肽海洋系列有机肥料。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宋德放和崔师傅终于成功了。宋德放说,虾肽海洋系列有机肥料和市场上的“化肥”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利用生物酶解及微生物技术,提取海洋中鱼、虾、蟹等海鲜“下脚料”的蛋白,经酶解浓缩处理后,与木薯酒精渣、海藻、生物有益菌、矿物质元素等深度发酵熟化螯合而成的。宋德放研制出的另一款“虾肽液体肥”,甚至和矿泉水一样可以喝进肚子里,也会平安无事。 2017年年初,宋德放及公司团队研制的虾肽系列有机肥以及液体肥,完成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试验,并获得了广西肥料登记证件和生产许可。目前,虾肽系列有机肥以及液体肥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供应市场需求。 肥料研究出来了,就得考虑种什么。宋德放认为北海最合适使用他的虾肽有机肥种植的农作物莫过于红薯。宋德放知道,红薯,这是一种粗粮,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健康、绿色环保的食品,在食用大米的同时,每天适当吃一些红薯之类的粗粮,有润肠通便、调整肠胃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红薯“鱼龙混杂”,很多是使用化肥农药种植出来的。2016年年初,宋德放和他公司的精英团队经过努力,在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在银海区福成镇三合口村,找到了100多亩的“海鲜红薯”生产基地,开始了“海鲜红薯”的规模化种植,并且获得了成功。 宋德放和他公司的精英团队种植出来的“海鲜红薯”, 和其他普通红薯不同的优点,是糖度高,口感软糯,沒有丝络,爽口清甜,薯香四溢,过嘴留醇。真正是“色、香、味”俱佳的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去年,在玉林市举办的第七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上,宋德放带着他们公司生产的“海鲜红薯”前来参展,在展会上“一鸣惊人”,人气最佳,大获好评。去年在陕西省举办的第2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宋德放也带着他的北海特产“海鲜红薯”参展,同样是“一鸣惊人”,受到各方的关注。“海鲜红薯”的知名度,就这样逐渐扩散开来了。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产业扶贫”的话题上来了。因为“海鲜红薯”是绿色环保、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所以销售价格高,种植的利润空间大。如果在全市一县三区推广,全面铺开,就可以和北海的海鸭蛋、海猪肉一样,形成品牌效应,就可以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宋德放决定,对有意愿种植“海鲜红薯”的贫困户,按照生产成本,低价提供给贫困户生产种植所需的虾肽有机肥,并且全程提供技术支持,收成以后,又高于市场价格收购他们的红薯,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海鲜红薯”种植的项目,尽快甩掉“贫困”的帽子。 目前,宋德放和他的精英团队正在策划,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寻求合作联营的大公司、大财团加盟,扩大虾肽系列有机肥以及液体肥的生产能力,打响“海鲜红薯”品牌,把“海鲜红薯”产业做大做强,造福一方百姓。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