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廉州曾经有过一条充满着温馨浪漫情调的“鸳鸯路”。 |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村掀起了“学大寨”的运动,在田垌中开展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热潮,修筑机耕道就是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标志之一。当年,今天的还珠大道两旁还是一片水田,从合浦卫校南面围墙起,直到金鸡大道一带,都是种满水稻瓜菜茹芋豆类的田垌。得地利之便,这一片田垌也就成了农田基本建设和示范的样板田。于是乎,一条宽约六米,长约千米的机耕道自东至西贯穿其间,旧址也即是今天的还珠大道,当时叫做“新建路”。为了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成果,路两旁还种上了速生木麻黄,几年间,树荫田畴对衬,渠水溪流相映,别成景致。不知是哪一对情侣的最先发现,选择了这里作为相约谈情说爱的据点,后来者更是络绎为继,成双成对的来此“人约黄昏后”,共待“月上柳梢头”, | “鸳鸯路”便因此得名后,原来的“新建路”反倒被人们淡忘了,时至今日,说起“鸳鸯路”,四、五十岁的“老廉州”们,都会耿记于怀,提起“新建路”则知者甚稀了。 |
“鸳鸯路”之所以能成为珠城青年男女的“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的首选之地,是得益于环境和氛围所产生的田园情调。 |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农耕的村民回家了,县城的灯光亮了起来。路两旁的田垌里,只剩下虫鸣水声相和,水鸡归巢觅伴的呼唤。灯影波光中,萤火虫的闪闪磷光在飘浮,月影星辉下的轻风吹送,飘起了菜花的清香,泥土的气息。还有彼此起伏的蛙声在稻田里传出,潺潺流水声沿着路两旁的排灌渠移动,都在为约会的情侣们演绎着爱情的诗情画意,弹奏着美妙的爱情小夜曲。 |
树荫下的路灯,朦胧而又斑烂,半明半暗地轻拂着路旁的倩影。情侣们或成双成对的倚于树干鬃角相磨,或偎坐于路基细语轻笑,或相挽漫步于田埂之上。总之,清风明月作证,行云流星为媒,爱情在这里就像是初开的稻花,浸润着真诚和温馨,一天天的灌浆成熟,孕育着丰硕的收获。爱情的交流在这里更像是花瓣上的露珠,晶莹纯洁,没有半点的世俗纤尘污染。真善美的爱情之花,必然会结出地久天长的婚姻之果,“鸳鸯路”成就了一双双有情男女留下的一段段爱情佳话。 |
随着“鸳鸯路”越来越“专业化”使用,入夜之后,单身汉走在这条路上,反而被认为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一些家长或因担心子女年龄小“出问题”,或因不满意子女谈的对象,就会自然想到“鸳鸯路”,于是乎“埋伏”者有之,“拦截者”有之,“棒打鸳鸯”的悲喜剧不时的在“鸳鸯路”上演,成为第二天街市中的“头条新闻”。 |
但是,不管世事怎样流转,“鸳鸯路”流淌的都是浪漫温馨的色彩。春花秋月之时,树荫花丛之中,波光灯影里,篱笆瓜棚下,总蕴藏着热热烈烈的情怀,写着甜甜蜜蜜的爱意,飘淌着红红火火的爱情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