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丑也是娘
去年回家做清明,见到久别几十是年的八婶,我百感交激,特别激动,更有一种滋味也特难受的感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茶余饭后闲聊时,我问婶:“你离开老家几十年了,八叔、堂哥弟都年年回来,为什么你总不回老家来看看呢?都不想我们吗?”八婶说:“我丑,他们都不敢带我出门呀。”婶的一句幽默,打破了常规,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六十年代初,由于水库建设,家人成了移民,叔婶一起三家人迁移;水库建设后,渔业丰富,父亲经不住诱惑,鼓动小叔一起回迁,从此与八叔相隔两地,八叔一家人后来也随堂哥居住北海。
两地相距不到一百公里,交通也方便,也常来常往,八叔、堂哥弟清明时节都回来,可是八婶在我印像中没回过老家,曾听母亲说,堂姐结婚八婶回来,那时我太小了,没有一点记忆了。年年清明时节,都对八叔、堂哥弟重重复复问:为什么八婶不回来呀,就不想回来看看家乡,看看家乡的亲人吗。他们每次给我的答案都是:没人看家看小孩,走不开。
天若有情天亦老。前年十叔病故,我心情沉痛;看着父母几天没几句话,都是发呆坐着,我情绪激动,对着堂哥大嚎起来:“八婶几十年没回来过,前辈们又不相来往,活着不相见,死了能相认吗;现在阴阳相隔,我们对得起老人吗。”父母为儿女操劳一辈子,何时是尽头?
儿不嫌母丑,再丑也是娘,母亲是最伟大的。婶能说是心里话?有苦难诉,该跟谁诉?想诉也诉不尽呀。父母为子孙操心劳碌一辈子,又有多少子女能真正知父母心呀。做子女的应站在父母角度想想,老有所依,更要老有所乐。那就以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共勉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4年4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