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热点] 举办陈铭枢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 以其精神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图)

[复制链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在陈铭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仲勋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陈铭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民革中央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会,缅怀他对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代表中共中央向陈铭枢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向陈铭枢先生海内外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陈铭枢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铭枢先生的一生,是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走过了一条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他早年立志救国,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法运动。大革命时期,他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北伐战争中,他曾是号称“铁军”的第四军的一位师长,在参加马回岭、汀泗桥、贺胜桥和围攻武昌诸战役中、迭克强敌,屡立战功。“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特别是1932年初,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他和蒋光鼐、蔡廷锴先生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禁令,毅然采取爱国正义行动,进行了淞沪抗战。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侵略凶焰,振奋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赢得了国际进步舆论的广泛赞扬。1933年底,陈铭枢先生参与发动和领导了福建事变,与李济深等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国民党独裁政府相对抗。抗日战争期间,陈铭枢先生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分裂,反对投降,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抗战胜利后,他和谭平山、柳亚子先生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团结国民党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斗争。1947年,当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撕毁政协协议,单方面召开所谓“国民大会”时,陈铭枢先生愤然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拒不参加,表现了可贵的政治气节。同年底,他参与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建工作,为实现国民党民主派的联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陈铭枢先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制订共同纲领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作,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出席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陈铭枢先生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重要领导职务。他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活动,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回顾陈铭枢先生的一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历史证明,坚定捍卫中华民族尊严、期望中国繁荣昌盛的爱国者,大都会成为忠诚的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

陈铭枢先生同我们党有着长期的友谊。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同我们党有了交往。他当时所率部队和叶挺同志的独立团同属于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互相配合,并肩战斗。他在福建参加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曾同红军签订停战协定,共同反蒋抗日。抗战期间,他赞同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我们党建立合作关系。他领导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同我们党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奋斗。建国以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各项号召,认真负责地进行工作,对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能够坦率地提出批评。陈铭枢先生是我们党的一位亲密朋友,又是一位直言无隐的诤友。

陈铭枢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四年了。在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刚刚度过四十周年大庆的今天,我们纪念陈铭枢先生的百年诞辰,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维护安定团结大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淞沪抗战,抵御外辱显军魂



在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十九路军,是陈铭枢一手栽培的。十九路军的前身是陈铭枢率领的北伐军第10师,攻克武汉后第10师扩编为第11军,陈铭枢任军长。陈铭枢出任广东省主席后,辞去11军军长之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11军整编成十九路军,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任十九路军军长,将士基本上是北伐第10师的原班人马,都是粤籍子弟兵。“粤人有言,‘十九路军陈铭枢是祖父,蒋光鼐是父亲,蔡廷锴是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1931年底,陈铭枢出任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京沪卫戍司令、交通部长,十九路军于11月奉命调入京沪沿线。尽管陈铭枢不是十九路军的直接军事长官,但他在淞沪抗战中实际起了主持、领导和组织的作用,为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九路军到达京沪沿线后,立即进行整训。当时,日军大举增兵上海,图谋在上海制造事端,企图进一步压迫南京国民政府让步。陈铭枢常由蒋光鼐陪同,到各团驻地训话,勉励官兵不惜牺牲,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蔡廷锴曾问陈铭枢:“万一敌人向我军侵犯,我军如何动作?”陈铭枢断然回答道:“当然不客气,武力抵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1932年1月23日,十九路军在上海召开了军事会议,陈铭枢派代表参会,指示“如日军向我防地进攻时,即在原地抵抗消灭之。”也是在当天,陈铭枢、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务司令戴戟4人联名发布《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对全体官兵进行政治动员。



1月28日深夜,蒋光鼐、蔡廷锴接到日军向中国进攻的报告,即发出两封急电,一封给陈铭枢,一封给何应钦。何的回电对蒋、蔡有所责难,陈铭枢的回电要他们继承十九路军的光荣传统,坚决抵抗,“此时惟有准备最光荣之牺牲,切不可轻做退后之辱也。”在陈铭枢的指示下,十九路军对日寇进行了奋勇抵抗,将日寇的第一波进攻击退。



2月6日,中日军队再次交战,敌军屡败,日军换将。陈铭枢当日致电十九路军说:“十九路军将士,连日苦战,克保疆土,劳苦卓绝,至深感慰……务望激励将士,固守原防,不可轻让尺寸……”



日军在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下,不能前进半步。日方为了调派援兵,假意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陈铭枢对此有清醒认识,认为谈和“诚属徒然”。陈铭枢致电蒋光鼐:“人心已死,吾侪只有认定为民族光荣,而完成本军之使命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月11日,吴淞炮台被毁,敌以陆海空军全力攻十九路军阵地。陈铭枢致电蒋、蔡和戴戟:“本军为着精神、道德、正义、公理、光荣、自由而抵抗暴日,其价值是绝对的、永久的,吾侪必须贯彻全军牺牲之初心,以完成民族命运所寄托之使命。”



淞沪抗战打了一个多月,日方继续增兵,中方人力物力缺乏,陈铭枢向蒋介石多次请求增援无望,仍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不断为十九路军奔走呼号。他不避嫌疑,不顾劳累,为的就是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大计。然而,除了十九路军听从他的指示,在前线坚守阵地之外,他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努力所得不多。毕竟独木难支,在做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之后,陈铭枢心力交瘁,卧病于床。但他仍指示蒋光鼐抵抗到底:“惟盼兄与诸同胞尽力之所能及,以抗强敌而已!”



日军在得到国内大规模增援后,于3月1日在正面发动全线总攻。蒋光鼐审时度势,指挥部队脱离战线,安全后撤。历时一个多月、震惊国内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告一段落。作为淞沪抗战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挥者,陈铭枢起到了中坚人物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联共反蒋,发动“福建事变”



淞沪抗战中,陈铭枢因违背蒋介石、汪精卫的投降妥协政策,支持十九路军抗战,而被迫辞去一切军政大权,出国赴欧考察。十九路被蒋介石调去福建与红军打仗,以此想借红军之手消灭十九路军。



在欧洲的漂泊生活中,陈铭枢痛定思痛,认为反帝必先抗日,而抗日必先反蒋,因为蒋的政策已成为抗日的障碍。一个重大的政治图谋在他胸中酝酿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1933年5月从法国回到香港后,他与李济深、章伯钧等民主人士商议举义反蒋抗日事宜。他还多次秘密往返于福建与香港之间,与时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蔡廷锴、福建省主席蒋光鼐等“老部下”会面,通报香港各界人士意见,共同策划反蒋抗日。这三位十九路军的杰出将领,此时再次为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紧紧站在一起。他们要用自己的热血和忠勇,在蒋介石和汪精卫设置的对日妥协投降障碍中,杀出一条血路,要在全国首先举起反蒋抗日救国的义旗。



此时,十九路军在闽西与红军处于对峙状态,时有战斗。因此,十九路军要在福建起兵反蒋,如果不能和红军建立反蒋联盟,那么必陷于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陈铭枢早就考虑着与中共合作,因而回国后就派人与红军直接联系。彭德怀会见了使者后表示欢迎,希望派代表去瑞金与中共中央直接谈判。不久,中共代表潘汉年与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与红军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签订后,十九路军开始扩军备战,部队由五师十旅扩充成五军十师,并改称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兼任总司令,陈铭枢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陈铭枢回国后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于是蒋介石一方面挑拨离间,对十九路军将领软硬兼施,一方面加快军事部署,组织数十万兵力分三路向福建周边集结。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陈铭枢决定加快推动十九路军举义的步伐。当有人对举义的时间犹豫不决时,陈铭枢大吼:“如有再拖下去延误时机者,我就要缚他去南京(投蒋介石)立功!”



1933年11月12日上午,在福州召开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即日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选出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冯玉祥、黄琪翔、戴戟、蒋光鼐、蔡廷锴等12人为政府委员,李济深为主席,通电全国反蒋抗日。



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发生了。蒋介石派30万大军向福州发动进攻,侮蔑陈铭枢卖国叛党,同时下令通缉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撤销蔡廷锴、蒋光鼐的一切职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KBB910 发表于 2014-3-27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下,福建人民政府很快就失败了,但却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反蒋抗日救国的序幕,开创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先河。1936年红军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为建立抗日救亡统一战线,致信蒋光鼐、蔡廷锴,两次提到了陈铭枢,“真如先生何时归国,深以为念,弟等甚盼迅速回国,从事统一战线之伟业”。新中国成立时,十九路军及“福建事变”的主要领导人完整地进入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序列,李济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蒋光鼐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陈铭枢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这是十九路军的光荣,陈铭枢将军于此居功至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egucheng 发表于 2014-3-28 1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又是公馆客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