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踢脚:承老翁好文字,长了不少见识。却有一点不明,海角亭,顾名思义就是临海而建,且文中亦有“万里瞻天”之说,可见当时海角亭确实离海很近,可现今却离大海很远。不过想起来也不奇怪,这地质的变化与地球的气候很有关联,最起码我们知道宋朝的时候海角亭离海很近。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 (2013-09-23 22:48)  海角亭的诗
海角亭自元代重建后,亭中积存有大量的诗词对联, 表达了对清廉吏治的期待和赞颂。除了上述举例之外,还有大量的海角亭诗联在广泛传颂,如:
明代朱勤《海角潮声》:
孤亭近海海门隈,时听潮声海上来。
万水有波俱喷雪,九天无雨自鸣雷。
沙头震动鸥群散,枕上惊残客梦残。
消长古今同一理,险夷优自在灵台。
明代饶秉鉴《海角亭》:
昔年曾到天涯驿,此日重登海角亭。
共喜遐方多胜概,谩论边郡得廉名。
孟尝事业谁能继,马援功名独见称。
天关遥瞻浑咫尺,夕阳回首寸心倾。
明代陈庆崇《古海角亭》:
习闻海角共天涯,此日登临望转赊。
青草寒潮迷极浦,苍山斜日拥晴沙。
梦回江上三秋雁,笑对樽前二月花。
愧我南冠归计拙,逢人空自说还家。
明代陈瀚《海角亭》:
极目尘沙际,苍茫海瑟浮。
珠光明远浦,辰气结层楼。
去国孤臣泪,思家逆旅愁。
乾坤余感慨,何处是丹丘。
清代帐伟《宴海角亭》:
海峰环胜锁云间,此日渐平落照间。
野鸟避人鸣树吵,照梅展画挂溪旁。
楼头鼓静筹头短,寺里杯艮大曙还。
莫道故乡风景异,月明一樽满湖山。
清代游名柱《海角亭记咏》:
苍烟迷树此中摇,对面孤城瘴气骄。
野寺疏钟潜梵语,浅沙流水听春潮。
海月一角酹灵地,宦邸多年在隔桥。
谁识重新还古迹,独尊元宿生云霄。
清代吴兴祚《题海角亭》:
未经海角处,何以识天涯。
夜汞潮推月,稿高浪卷花。
名心争似水,诗思蔚如霞。
极目空亭外,经华望转赊。
清代鲍俊《海角亭晚眺》:
天南地尽海溟蒙,海角亭高锁远空
树色连云围郭绿,波光浴日射桥红
清歌渔叟惊沙鹭,终古人才感雪鸿
安得坡仙瞻万里,同敲铁板唱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