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团长:张君嵩,(1896~1948),字岳中,广东合浦南康(今属北海铁山港区)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1927年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卫戍团长,参加镇龘压中龘共领导的广州起义,1931年任第19路军78师156旅(翁照垣旅)6团团长,1932年1月兼任闸北军警联防办事处主任,“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率部最先向入侵的日寇打响第一枪。此后参加陈铭枢发动的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3军3师师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副军长,先后参加了粤北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抗战胜利后任第8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6年任中央训练团将官班2组组长,1948年7月任粤桂边区清剿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广东省第 10清剿区司令,同年12月19日在广东湛江被起义部队击毙。后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
十九路军团长:钟经瑞,合浦人。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后,任十九路军七十八一五六旅第四团团长。“一二八凇沪抗战”中,钟经瑞所部负责吴淞要塞的增援固守。在激战中击落日寇战机一架。2月7日,日寇增派战舰24艘,战机24架,出动野战炮40门,派出三千余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轮番向钟经瑞所部固守的阵地发起猛攻。钟经瑞率部与敌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日寇海陆空的狂轰乱炸中,整整坚守了二十多天,直至3月1日,接到转移阵地,退守二线的命令时,钟经瑞和全团官兵仍然不愿撤离,同仇敌忾誓与阵地共存亡。后经蔡廷锴亲自致电并上海民众慰问团派代表亲临阵地劝慰请求,钟经瑞和全团官兵才忍痛撤退,防守二线阵地。由于钟经瑞及所部全团官兵在吴淞要塞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因此被誉为“一二八凇沪抗战”中最能体现十九路军英雄气慨的精神。
钟经瑞参加了“福建事变”时,任在“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六师第十七团团长。后来任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
十九路军团长:陈国勋,合浦人。高州讲武堂毕业,历任十九路军六十师团长,汕头市公安局长、广东第八区保安副司令。
十九路军副秘书长:许锡清,(1899~1978),字澄区,广东合浦南康圩镇(今属北海铁山港区)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4任广州市区党务指导员,1925年冬,到陈铭枢所部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师任职。此后,随陈铭枢部下任钦县县长、第十一军任监务处长、广东省铸币厂厂长、汕头市长、第十九路军总部副秘书长。福建事变时,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事变失败移居香港。1948年冬在香港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0年由香港回广州,历任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广东省参事室参事、广州市建设局副局长等职。1978年3月在广州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