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现在的大多数婚礼已经演变成为——以堂皇的理由向亲友敛财、是一种陋习。是因为结婚本来就只是两个人的私事,但却通过这种婚礼的特殊程序来逼迫亲友拿钱,为两个人的奢华铺张买单。
这个陋习的关键“陋”点,就是设了那个“礼簿上书”!有了这个程序,亲友们谁给多少礼金都清清楚楚记录在案。这样就迫使所有亲友都不得不拿出“像样”的礼金,许多亲友经济上不充裕,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而使以后的日子窘迫,因此也造成众多亲友对“罚款通知单”的诟病。按道理,谁要办事就必须让谁买单。你把自己的婚事怎么办是由你说了算,但办事所花的钱也应该自己买单吧?有人说,我这婚礼只邀请亲友参加,不计较谁给多少礼金。好,如果是真的不计较亲友给多少礼金,六公教你两个办法——1、请在请柬上标明“不收礼金”。2、不设那个“礼簿上书”,参照“选举箱”、“功德箱”的样子,做一个“恭贺箱”摆在婚礼大厅门口,来个无记名收礼。如果你能做到第1条最好,但如果做不到第1条,能不能做第2条?让想给钱祝贺的亲友也有个地方给人情。银两足又爱显摆的亲友可以拿一大捆“红牛”,当着众多亲友的面一张一张地投进恭贺箱;囊中羞涩的亲友也可以拿红纸包10张角币,鼓鼓囊囊地塞进恭贺箱。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还照样设“礼簿上书”,不是逼亲友买单是什么?这样的习俗不是陋习还有什么算是陋习?
还有,有网友说六公显摆了。六公承认,在以往的一些回帖中六公因说明某些问题而举例提到六公现在的生活比许多人优裕。这是因为如果举别人的例子,一来吃不准二来可能造成侵权。再说六公这样的“显摆”,本人认为对后辈也是一种励志。六公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只是两个教书匠的儿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十几年的养育供书之恩。18岁高中毕业后就自食其力,后来读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国家公费全包。大学毕业后,六公教过书,后来成为国企的化验员。10年的努力,六公从化验员、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一直爬到副厂长兼总工,算人上人了吧?好,朱大清官推行的企业改革将全国的中小型国企、集体企全搞倒闭,六公也成了下岗职工。下岗职工有多少苦难?地球人都知道!如果六公只会怨天尤人,早自杀100多次了。为谋生,六公到处给资本家打工。换了几个东家后,得知东园老板要做保健酒,就应聘进了东园。当时的东园家酒厂,只有几个全职员工,六公是学历、职称最高的人。就协助老板创建企业,作为东园家酒品牌的主要策划人兼实施人,六公和其他人的同心协力,只用3年就把东园家酒做成了广西著名品牌。东园家酒厂崛起后,县市区各级工商部门让东园企业负责人向众多私企管理者介绍经验。因当时东园老板的普通话演讲稍欠羞涩,而六公得过几次县级演讲比赛的二等奖,就由六公全权代表去演讲。由此引起众多老板对六公感兴趣,纷纷要求六公为他们的企业做经营策划。六公就靠卖策划书,挣了一桶金,改善了生活。
六公没有条件贪污受贿,也不偷骗讹抢,现在的几百万身家,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从来不怕拿出来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