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是“礼簿尚书”。大概是引孔子《尚书》为用,于此取其妥为保存的记录之意。 老抓捞仔识做吃了,银子都要分清,何况亲戚朋友乎?单靠头壳记,无容易记老,所以要有”礼簿尚书“咯
(2014-05-30 10:56)  古代的官职叫“礼部尚书”,不是“礼簿尚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明清两朝,朝廷下设六个部——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各部的主官称为“尚书”,次官称为“侍郎”。礼部负责管理全国的教育、选拔人才、主办文化活动及其管理等,其主官就是“礼部尚书”。
合浦民间把开酒席中记录亲友所交礼金的程序,戏称为“礼簿上书”。是把亲友各人所交的礼金多寡、交礼金人姓名,一笔笔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封礼簿上。有了这个程序,亲友们为了面子,而不得不打肿脸皮充胖子,交出让自己心疼的大额现金。这种程序,就是敛财陋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