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4号、南5号泊位后方陆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焊花飞溅。40余名建设者穿梭于钢筋模板间,争分夺秒推进场地硬化浇筑前准备工作,向着7月底交工验收节点发起冲刺。该项目部负责人表示,工程总投资1.99亿元、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将打造铁路集装箱、硫磺、钢铁等专业化堆场及配套生产设施,计划于今年7月竣工,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交付,为北海港发展再添“新翼”。
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4号、南5号泊位后方陆域施工现场。李君光 摄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该项目团队首创“分层强夯+碎石垫层”复合地基处理工艺,将28万平方米堆场沉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确保承载力满足重载堆场标准。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碾压整平到混凝土浇筑,每道工序均需经“三检”把关,全程对标行业施工标准。这种“绣花式”精细化管理为后续大型设备安装及高密度货物堆存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悉,自2024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接连遭遇雨季侵袭与地质挑战。施工团队需置换深达3米至6米的淤泥带,并完成5个超危大深基坑开挖(最大规模达57米×47米×5米),复杂工况导致工期延误近3个月。项目部启动“百日会战”机制,通过“三班倒”作业实现“人停机不停”,高峰期超百名建设者昼夜奋战,成功追回滞后进度。目前地下土建工程及地面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施工重点转向铁路集装箱堆场、斗轮机轨道梁等核心设施建设。
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4号、南5号泊位后方陆域施工现场。李君光 摄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占总投资的70%。工程建成后,铁山港将新增1个10万吨级散货泊位和1个10万吨级危险品泊位,设计年通航能力640万吨,大幅增强大宗商品集疏运效率。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该项目的加速落地将极大地推动临港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源:北海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