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城运动将不会再现。造城模式就是开发商在城市远郊以很低的价格拿地,凭空造一座城,包含了商超、挂名联办学校等,其代表是恒大等。原因有两个:一是很费钱;二是银行将不敢再盲目地磊大户,银行过去认为是大而不倒,但事实是树倒猢狲散;三是距离上班的地方很远,年轻人住起来不方便。 二、住宅跟着产业走。现在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对大城市瘦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年轻人上班的路途中耽误时间过多。在有些一线城市,年轻人上班要倒几次地铁,耽误二三个小时,是一种巨大浪费。 三、住宅跟着教育走。中国人最舍得的投资就是教育。教师轮换等教育均衡化的尝试无疑是正确的,但孩子能够就近上学,多睡觉个把小时,也很重要。而且,学校的本部与其分校,在管理和氛围上是不一样的,不是几位教师所能够改变的。况且教师也有上班远近的问题。 四、香港模式+新加坡模式。卖楼花的香港模式今后仍然会是主流,因为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必须合力才能成型。同时,会发展新加坡模式,就是长期房屋租赁,租购并举。想一想,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当时谁结婚成家就有自购房等着?不都是跟着父母住或者临时租个小房子?当然,现在条件不一样了,但租赁政府低租金住房是可以的。 五、城投公司+开发商。前段时间,好多城市出让土地被城投公司摘牌,这些土地将来会与开发商合作开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开发商不需要投入巨资买地;另一方面有地方政府托底,开发商信心增加。 六、国家会维持房价的温和上涨。一是货币发行量还会持续较快增加,官方的话就是“保持流动性充裕”。有人总结说,近三十年来,不是房价上涨了,而是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二是前不久经济会议已经明确,要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三是中产阶层90%的资产就是房子,如果任由房价下跌,中产阶层的信心就会受到伤害,不是说信心比黄金更重吗?如果房价下跌,信心和黄金都没有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国家不会坐视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