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过后,4.1%的房贷利率将不复存在,重新涨回“5字头”,这会是真的吗?
NO.1丨壹 4.1%房贷利率要涨了? 近日,网络盛传一则消息: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银行停止放贷,只接受办理按揭手续,2022年12月25日之前办理的签约审批客户,银行承诺可享受利率4.1%,12月25日之后银行签约审批客户,将不再享受利率4.1%。 
这是真实的,还是谣言? 据我向工商、建设等银行求证得知,他们并未发出这样的通知。 可见,消息为假!不过是某些人群为了营造焦虑气氛,以达到客户尽早买房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的房贷利率会涨会跌? 个人预测,有2点可能性: 一、12月或者1月份,大概率会有一次降息,5年期LPR可能会降10-15个基点。 二、5.88%存量房利率,有一定可能降到4.1%。
NO.2丨贰 为什么有可能要降息了? 有何依据? 12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最新数据,为近期降息提供了重要理由! 先看CPI(居民消费价格): 
上图中蓝线为同比涨幅,11月回落到了1.6%,为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下降。1.6%的涨幅,创出了8个月以来的新低。 这意味着,物价上涨的警报解除了。 CPI是“生存指数”、“穷人指数”。它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两大重要依据之一,另外一个是失业率。 近年来,中国的通胀控制目标一直设定在CPI同比上涨3%左右。当CPI接近于3%的时候,央行往往对降准降息非常慎重,避免刺激物价、加重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压力。 而当CPI远低于3%的时候,比如目前的1.6%,则意味着降准降息是没有问题的。再参照当前失业率比较高,所以降准降息的理由就更加充足。 12月5日刚刚实施了降准,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这会带动市场利率走低。在这种时候,LPR降息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了。 PPI同比增长沦为负数,也增加了降息的可能: 
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去年因为“供给冲击”,中国的PPI一度在2021年10月飙升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把“碳达峰”搞成了“碳冲锋”,最后导致能源短缺和煤炭价格飙升。 PPI如果飙升,必然带动CPI上升。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不断加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PPI一路走低。到今年10月,PPI的同比增幅已经是“-1.3%”,11月延续了这种情况。 PPI转负,意味着工业制成品对CPI的拉动进一步变弱。 当然,CPI的回落,还有食品价格回落的因素。比如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34.4%,但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扩大13.1个百分点。 那么,12月会降息吗? 我的看法是,几率比较高。如果12月不降息,也会在1月降息。总之,春节之前大概率会有一次降息。 
上面是LPR利率走势图。 上次降息是在8月,那次降息中1年期LPR降低了5个基点,5年期LPR降低了15个基点。 之所以会出现“不对称降息”,是为了更好支持楼市回暖。 如果再次降息,可能还会是一次不对称的降息。1年期利率可能是降低5到10个基点,而5年期会稍微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