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北海要力争成为全国公共服务最优、民生保障最好的城市之一。基础教育硬件条件西部一流,教育质量进入全区第一方阵,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硬件条件达到全国设区市一流水平,医疗水平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大病的需求。优质均衡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作为北海市教育“三三零”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2019年9月 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正式开学。李君光 摄
过去五年,我市大力发展高质量教育、高水平医疗,强力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三无小区”整治、场馆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五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623元增长到16797元,年均增长9.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514元增长到37956元,年均增长6.6%。
市委书记蔡锦军说:“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不仅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高兴满意,我们底气也足、心里踏实。”未来五年,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资源投入人民群众最期盼、受益最广泛的民生领域,大力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和一流的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
基础教育方面,我市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新建中小学校配套设施;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在全区率先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加大公办普惠幼儿园建设力度,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创建一批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组织编写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实践活动手册,并全面推广使用,确保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集中优质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特长生,把特色教育打造成北海教育新品牌和竞争新优势;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名校、名师,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用心用情办好特殊教育;大力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线上和线下校外培训。
医疗卫生事业方面,我市将全面完成6家市级公立医院搬迁、扩建和升级改造,使北海成为全国医疗硬件条件最好的设区市之一;引进一批优秀的医学硕士、医学博士;深入实施“名医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高端医疗机构合作,加大知名医学专家引进力度;抓好医风医德医技建设;依托京东健康建成“智慧健康北海”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使我市的智慧诊断治疗水平领先于国内同类城市;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解决好农村老百姓就近方便看病就医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和保障能力;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北海防线”;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人们在公园里开心起舞。许振国 摄
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将千方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及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缓解育儿压力、满足生育意愿的配套支持措施,推动三孩生育政策有效落地;完善城乡社会救治体系,创新困难群体救助模式;加快健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予以更多关心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