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院士曾到过合浦 2009年10月25日至26日 袁隆平院士来到合浦县 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基地 指导超级稻种植工作 (图片来源:合浦电视台)
为什么来到广西合浦? 因为这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 适宜种植双季超级杂交稻 在合浦指导工作时 袁隆平院士欣然为我县题词 发挥合浦光温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双季超级杂交稻 (图片来源:合浦电视台)
在我县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基地的示范项目田里,袁院士看到一株株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笑得合不拢嘴,不时拔出几株与农技人员交流:“我们看它好不好,关键是看它基部,基部涨起来,证明它长得好!……,看这个地方,看上面看不到!”
(图片来源:合浦电视台)
袁院士当时一边专心细致地察看试验稻田,一边询问有关超级稻的生长情况,不时赞扬农业科技人员为农业丰收丰产所做的贡献,对我县超级稻的种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 :“我们现在向第三期900公斤攻关,计划2015年,力争提前1—2年实现第三期目标。现在是第二期超级稻,它的示范田可以搞到800公斤,大面积推广,条件没有示范田好, 什么土壤、技术都好!如果我们提高到900公斤,打八折,大面积达到700公斤。我们现在全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是480公斤,以后每亩提高200公斤以后,不得了!如果搞一亿亩,增产200亿,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009年10月26日上午10:30,袁隆平院士还来到合浦县还珠宾馆综合会议楼,为全县各相关部门领导和农业技术人员上了一堂关于超级稻的专题讲座。
(图片来源:合浦电视台)
2009年10月26日下午,袁隆平院士还来到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仔细了解了我县的历史和馆内收藏品的相关情况。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袁隆平院士不时弯下腰,凑近展品,仔细观赏,久久不愿离去。在了解到馆内的提梁壶中还盛有将近2000年前的酒时,赞叹不已:“真的有酒啊!不得了,里面还有酒!2000多年了,真是国宝,不得了!”
(图片来源:大彪)
袁隆平院士曾在多个场合, 反复提及他的“禾下乘凉梦”。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后来,有人把这段话描绘出的场景绣成了一幅湘绣,如今挂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画面中的袁老单手拄头躺在田间 被巨大而茂盛的水稻包围着。
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梦想成真。 而我们将会在这个世界,让他的梦继续。 来源:合浦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