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合浦地下党已经组织抗日武装力量打击过境日军。1945年春,中共合浦地下党组织按照中共广东南路特委统一部署,先后在南康、西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公馆、白沙的党员则派往北部参加白石水(今属浦北县)武装起义。 广东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三支队共800多人,由游击队司令部参谋长李筱峰、二支队长黄景文、三支队长张世聪率领,自广东廉江入境,经山口水东北上六湖垌,过南流江入浦北,11日于白石水与合浦起义队伍会师。抗日武装在敌后坚持斗争,队伍不断扩大。
日本投降后,合灵南、合东南和灵山人民武装一部在东成乡大旺山村(今属合浦曲樟乡)编为粤桂边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团。
1949年春,全县各地农村除江河阻隔的党江乡及个别地主武装据点外,全被人民武装控制,游击队在县城东、西两边的斗鸡、大岭和上洋建立据点,对县城形成钳形包围之势。国民党省、县保安团队退缩于县城和几个大圩镇,一般乡镇仅由乡自卫队驻守。至5月中旬,人民武装先后摧毁婆围、多蕉、白沙、公馆、闸利、南康、福成等7个国民党乡镇政权,并开仓济贫,做好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全县的准备。
1949年7月,解放军粤桂边六支队第16、17两个团由支队司令陈一林、政委莫逊率领进入县境,由合浦人民武装四支队新六团一部及地方武工队配合,攻克地主武装顽固据点瓦窑岭,歼灭乡保队20多名,击退增援的博白县大队和合浦保安第二营共500多人的进攻,击毙击伤合浦保安营营长以下30余人。战后,六支队经六湖垌北上浦北,当即歼灭了旧州乡保队,并设伏击毙来援的合浦县保安一营营长丁泽中。
为配合解放军六支队西征,7月5日四支队新六团凌晨袭击钦县东部那丽乡,经三昼夜激战,歼灭钦县保警队一营营部及第三连、钦县第五联防区、那丽乡公所及警察所等守敌117人,俘营长及联防区主任等,缴枪120余支及弹药一批。
7月28日夜,六支队16团、四支队新六团由四支队司令员符志行等率领袭击西场,激战几小时,将驻守西场自卫第二大队和镇自卫队200多人全部缴械。此役共毙伤敌20余人,俘大队长以下39人,缴枪40多支,弹药一批。
9月8日,粤桂边纵第四支队第10团夜袭常乐,歼灭守敌海南特区暂编连20多人。
10月16日,四支队10团及独立营在合灵边界武利江黎屋坡伏击为盐船护航的广东省保一师1个营和1个连。尖刀连等还全歼敌一个营,缴获船7艘,六0炮1门,机枪16挺,其它枪支百多支及弹药物资一大批。
其时,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白崇禧等桂系军队欲从合浦、雷州夺路逃往海南岛。根据陈赓将军建议,中共中央军委同意陈赓兵团立即从广州迂回沿海岸直抄广西南部,堵住白崇禧部去路。
10月,中共六万山地委成立支前司令部,由地委书记陈华任政委,粤桂边纵四支队政治部主任谭俊任司令员,直接领导合浦县对南下解放大军的支前工作。县属各地支前组织发动群众捐钱捐粮、物资和马料;同时,对地主和官僚的粮食库存进行登记,按规定向他们借粮支前。当时,仅合浦东南及西场地区即筹供粮食50万公斤及运输船艇、修路器材一批。
11月29日,国民党军残部四兵团第63军和粤桂边“剿匪”总指挥部配合白崇禧南线部队进犯廉江,被南下的解放军陈赓兵团围歼其大部,余部逃往合浦,又被解放军二野四兵团13军39师从博白龙潭穿插追歼。12月2日残敌200多人进抵公馆镇,即被39师的一个营包围。另一部残敌被解放军两个团追至白沙三角田海边全歼。解放军又以猛烈炮火攻击公馆残敌至第二天,敌军终于放下武器投降。是役俘国民党军第63军副军长郭水镰及其部下800多人。
1949年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39师与粤桂边纵四支队并肩战斗解放了合浦县城。
当天下午5时,解放军先头侦察队在城东鸭儿桥与国民党保安营交战,广东省第八区专员公署与合浦县政府官员慌忙西逃钦州。午夜,县城守军保一师逃跑前烧毁平田军火库(今廉州镇政府和合浦一中)。解放军39师一部于当夜入城,大部队继续西进追歼逃敌,沿途俘敌数百。12月4日在钦州平银渡俘国民党广东省第八区专员兼清剿司令谭郎星和合浦县长冯哲夫。
解放军四野第43军于12月1日由博白进入合浦县境。该部所属128师一部于12月2日经公馆、高坡至永康(石湾)横渡南流江向钦州挺进。43军128师383、384两个团及127师在粤桂边纵四支队十团的配合下于12月3日午夜解放合浦县城廉州后,即分兵连夜挺进北海,与敌激战后,于12月4日晨解放北海镇。至此,除涠洲、斜阳两岛外,合浦全境解放。(本文根据《合浦县志》史料编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