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浦多条大道都在恢复斑马线,比如说公园路,在这之前只有与廉州大道、廉阳大道交汇处红绿灯的斑马线才是清晰可见的。近期,大部分的道路都在完善道路车道线与斑马线,毋庸置疑也是一件好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自己明白斑马线的意义,可是多少人去在意。民生无小事,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知斑马线的作用。
斑马线为城市街道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白线,源于古罗马时代。据资料介绍,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此法对降低交通事故与缓解交通拥堵大有成效,于是很多城市纷纷使用。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与时代发展,城市内越来越多的车辆在路上行走,加上人们的安全意识浅薄,在街道上随意横穿,常常出现事故与阻碍交通,于是人们意识到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后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必须走斑马线通过。于是伦敦街头大马路就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白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此,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斑马线时,就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然而这种良好的交通习惯保留至今,斑马线在街道上随处可见。
斑马线主要的作用是解决道路交通阻塞问题,并且行之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安全,并且能够适应大部分路段的需求。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汽车数量逐年递增,所以规范人行道和车行道的任务很沉重,后来出现了地下通道、天桥等替代措施。只不过,在合浦生活的人,应该都了解合浦很多道路的斑马线太久没有补漆,而又经过长时间的风采雨打,车辆碾压,这些斑马线就像是蒙上已成“纱布”一样,若隐若现!也许这也是导致一些司机驾驶车辆经过时都毫无减速慢行的意识。
(未修整前)
(修整后)
近日合浦县城很多街道路段都在完善道路的车道线、行车指引以及斑马线。
整条街道都被这些抢眼的白线“占尽了风头”,新画的线条新到发光,发亮!这意味着什么?不妨猜想一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咦??开始画回车道线与斑马线了,真清晰....于是就再也没有反思其中的意义所在了。
小编要在此提一些大家都心如明镜似的注意事项: 1、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减速行驶,遇到行人应停车让行;
2、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同向车辆是否有转向的趋势,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3、红灯时行人应该在等待区等待,未设等待区的地段也不要靠路边太近;
4、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道,红灯亮时禁止通过,已经进入人行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在道路中心线处等候;
5、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走;
6、有交通信号灯的应按照指示通行,没有信号灯、人行道的路口应确认安全以后再通过。 讲大道理谁不能讲出个三天三夜, 只不过谁能严格执行才是关键! 所以,您能做到吗? 请在留言区发表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