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民生] “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公馆白沙这几个镇脱贫之路的苦与甜

[复制链接]
鹤鸣 发表于 2020-6-3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鹤鸣 于 2020-6-3 09:54 编辑

    为了展示合浦各乡镇的脱贫攻坚战果,市委网信办举行了“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的宣传活动。本周,网信办带领小分队来到了公馆镇的创村、陈屋村和白沙镇的文明村。这次行程虽遭遇盛夏的洗礼,但走完了方忆苦思甜,觉得路有所值。下面跟随镜头,看看公馆、白沙人民脱贫路上的苦与甜。

    高山种茶含辛茹苦,优质茶叶回味甘甜

    小分队第一站来到了公馆镇的创村。创村离合浦县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要是没去过创村,我不晓得合浦原来那么大!高山上装了很多个风能发电的风车。大家偶尔在合浦街头看到的大型风车叶,想来是运来这里安装的。小编平常就热衷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等完全清洁无排放的产能方式。这个地方,果有远见,一次投资,长远收益。今天我们来看另外一项长远收益的项目——创村的250多亩茶园。创村山多地险,交通不便,土壤含砂石较多。村支书和工作队员因地制宜,转劣为优,在创村发展了超250亩的茶园。负责人彭主任领着小分队上山查看他管理的超130亩的高山茶园。汽车开了两三道弯,无奈山陡坡险,小分队只好徒步上山。前前后后得有大概18个弯(山路十八弯真的没夸张)。这里插播一条公益广告,大家平常要注意睡眠休息,偶尔要进行有氧锻炼,这样身体在碰到挑战时才能应付自如。小编使出了洪荒之力才能登顶。

(创村的山路十八弯)

(山顶的发电风车,科技和浪漫的碰撞)

    山顶上就是彭主任负责的茶园,正值农忙,茶农朋友在忙着采摘茶叶。彭主任给小分队介绍种茶采茶的门道。他管理的这些是品质最优的高山茶,得益于高山上海拔高,日照充足,同时云雾缭绕,湿度足够。长出的茶叶翠绿欲滴,品质上乘。彭主任介绍到,采茶只采嫩嫩的尖儿,生长旺盛的时期,每周要采一回。采茶时尤要注意采茶的手法,茶叶是必须要被“拔”下来的,不能是被掐下来的。彭主任亲自演示,用两个手指的指腹捏住茶叶茶梗,猛然向上用力,手掌一翘,茶叶就被扯下来了。别小看采茶的手法差异,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断处需要有长时间的愈合期,可能导致部分枯萎,下一周,就没有茶叶可以采了!

(茂盛生长的茶树,结了果实,可以榨茶籽油)

(新鲜采摘的茶叶)

(创村的高山茶,买它)

    彭主任的茶园采摘期长,多个季节都可以采摘。春天的茶叶质量最优秀,成品能卖到350元一斤。夏秋的茶叶产量大,收益多。采茶工作由当地的闲散劳动力来帮忙,每个月能上班8天,每天收入一百元。茶园的利润有40%是创村的合作社贫困户共享。农民朋友都感恩茶园,于大山里在家门口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一边管理自家的农忙,种些水稻蔬菜,养些鸡鸭禽类,有条件的农户也养有猪。每周采茶工作两天,不耽误家里的其他事宜,也能给自家增收。这茶树种下去,像酒一样,越老越好,茶树越老产量越高,味道也更加醇厚,品质更高。因此,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创村的农民收入都是有保障的。

   

(彭主任教大家种茶采茶,韦女士跟大家唠家常)


    采茶的村民韦女士热心地教导小分队采茶的技巧,大家跃跃欲试纷纷来采茶。闲聊中韦女士透露采茶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稳定的收入,家里还有自产自销的水稻农作物和鸡鸭,衣食温饱都能保障。小孩在学校读书也有减免补贴,生活还略有结余。
看完了茶树,冯主任带小分队下山来到创村高山茶合作社,看现场炒茶制茶。新鲜采摘下的茶叶放到加热的滚筒里面一边翻滚一边烘烤,茶叶的清香慢慢散发而出。烤完一遍的茶叶取出放到揉捻的机器上揉捻成小卷条状,就跟平常盒子里装的茶叶很像了。这两道工序还要反复几次,才能制成成品的茶叶。

   创村的高山茶产量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彭主任陈根本不用愁销路,光是他自己开发的电商圈子就供不应求。有时候碰到顾客要买还需预定等待下一次采摘生产。

    彭支书表示,创村种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村民们又有长久的种茶制茶经验。种植高山茶确实是一个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好项目,村里还要继续扶持村民朋友,继续扩大种茶的规模。


   

(彭支书指示,创村的茶叶还要扩大规模,受益更多村民)



    多样农忙劳作辛苦,喜获丰收苦中有甜
    接着小分队来到了公馆的陈屋村,罗书记接待了大家,并给大家介绍了陈屋村在帮扶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胜聪农民专业合作社。据悉,该合作社的宗旨养项目有水稻、大豆、蔬菜和瓜果,养殖有生猪和家禽。合作社注重对社员进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农民队伍,产品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改善了每家每户的生活。
村委还在忙着筹划六月一日举行的“爱心鸡苗送进村”和贫困户爱心捐款慰问活动。合作社把优质的鸡苗送到农户家中,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让村民走上脱贫路。对于有困难的村民,雪中送炭,切实地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让个别困难贫困户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去。
(罗书记介绍陈屋村的扶贫情况)



    身患疾病生活艰苦,多方援助温暖心甜
    接着,小分队来到了石岭村,温书记接待了大家并简要介绍了石岭村的各项情况。在村里各项扶贫事项活动中,最令温书记感到宽慰的是帮扶因病致贫的村民罗先生。罗先生刚40岁,正值青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谁曾想一场突发的肝癌让全家陷入深渊,四处举债,近乎绝望之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委首先向他们宣传了医疗政策,稳住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再将罗先生的情况上报后盾单位北海市公安局和帮扶人赖铭创,最后通过水滴筹等社会平台向社会寻求帮助。最后,在驻村工作队员,村委干部落实医疗政策和帮扶人的帮扶单位发起的多次爱心捐款共14.4万元的帮助下,罗先生在广州得以安心地进行治疗。治愈后的罗先生恢复良好,重新过上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好日子。

(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帮扶人探望痊愈的罗先生)

    技能学习钻研刻苦,技艺傍身先苦后甜
   别了公馆镇,小分队来到白沙镇的文明村探访当地的扶贫成果。刚到就发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还都是些戴着高帽子的专业大厨。莫非村里给小分队置办了豪华盛宴?走近一看是合浦职业学校在村里举办的培训班,在教未来主厨们制作专业的中式面点。村委跟职业学校合作,培训项目免学费,入学的村民还有奖励,鼓励村民们来学习,授人以渔。村民们有了专业的技能傍身,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学们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表示学习了专业面点技术,技多不压身,以后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多一条路可走。脱贫致富,未来可期!
(同学们在脱贫技能培训班认真学习)

    单枪匹马奋斗孤苦,团队作战大家都甜
    接着小分队来到了文明村由南方电网帮扶成立的种鸭饲养基地。这里水资源丰富,环境干净,是鸭子们喜欢的栖息地。据悉现在饲养了6000多只种鸭,每天下蛋达到3000多枚。每枚种鸭蛋收购价能达1.55元。村里有11户贫困户,每户派了一个空闲人口,来到养殖基地全职工作。每月月薪2000元保底。养殖基地已让41户贫困户收益。在此工作的小周表示,之前没加入养殖基地之前,自己家也散养了一批鸭子,后来因为照顾不周鸭群可能是感染了瘟疫,造成了自己的经济损失。跟着养殖基地干,环境和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也有专业团队的技术扶持,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能在村“菜篮子”扶贫项目里工作,跟村里的几十户贫困户共进步共发展,他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养殖场是村里的扶贫产业,也是扛在自己肩上的脱贫事业。小伙子一定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种鸭场的鸭子,下蛋非常勤快)

(种鸭场的工作人员小周)

    村民朋友们不畏艰苦,在有限的条件下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去走一条脱贫致富路,这告诉我们,好的日子,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靠良好的扶持政策,搭配上勤劳高效的劳动,日子才会越来越好。无论如何,为了脱贫致富所作出的奋斗,都是值得的。

来源: “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公馆白沙这几个镇脱贫之路的苦与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