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动荡的民国岁月,中国的外忧内患,日趋严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在严峻形势下,北海涌现出一批红色战士,建立起了党组织,支撑起了北海人民的脊梁,为北海解放和民族振兴,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支援罢公,奠定坚实的阶级基础
1925年6月20日,省港大罢 工,在全国掀起抗争帝国主义侵略的热潮,得到全国各地爱国组织和人士的声援和支持。10月,北海码头工人组成罢 工委员会纠察队,带动全市各界人民,抵制英货和日货,以实际行动支援响应省港**斗争。
星火初燃,中共北海支部成立
1926年初,中共广东区委南路特派员兼省农协南路办事处主任黄学增,在广东廉江县等地,抽调共产党员江刺横、简毅、李雄飞、冯五其、冯慕周等人,到北海开展党的工作。同年6月,正式建立中共北海支部(一说中共北海市委) ,有党员8人,江刺横任书记,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北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
与中共北海支部一同建立的,还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海市支部,有团员12人。1926年10月,北海市总工会成立,负责人是简毅、钟辉廉。随后,学生、妇女、农民、渔民、商民组织也相继成立。党支部团结各阶层的革命力量,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把滥收捐税、中饱私囊的北海市政厅筹备处专员陈椿熙赶下台。

[sub][/sub][sup][/s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