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率队到合浦县公馆镇办案的合浦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郑剑锋突发脑梗塞,倒在办案现场,被同事及时送到医院治疗。12日下午,记者在合浦县人民医院了解到,郑剑锋仍在抢救,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相关报道见本报4月14日A2叠3版) |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出现一些基层干部累倒、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因此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例子并不鲜见。对此,让人赞叹,也让人甚感惋惜。 |
合浦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郑剑锋在办案时,因突发脑梗塞而病倒,则是这些“累倒了”干部当中的一员,应无什么特别之处。但笔者认为,由于他是纪检干部这一层特殊身份,而使他的“忙坏了”,又显得与众略有不同。不能不使人从他身上,要有所感悟、有所警醒,并且读懂一些发人深思的信息。 |
按说,纪检部门与其他部门一样,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要加班加点,不外乎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人手不够;二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前者,当是机构编制部门通过内部合理调剂,或通过增编的办法进行解决,不在民众的担忧和思索之列。而对于后者,就应当引起重视和注意了。众所周知,纪检部门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管部门,工作量大,任务重,日常工作应付不过来,当中也许有要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最主要的一条是需要查办的案件多。而案件多,说明反腐力度在加大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违法乱纪问题仍然很突出。所以说,“忙坏了”纪检干部,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
正确解读好纪检干部的“忙坏了”,主动为纪委书记“减负”,改变纪检干部“加班加点是常事”的工作环境,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在人员配置等“硬件”上予以保障,这是自不待言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防腐机制,从制度上约束和保证公职人员有不能腐、不敢腐的念头,使纪检干部由以查办案件为重点,转向以开展廉政教育为主的新常态,在党员干部中自觉形成遵纪守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