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琼事件,打着那个年代深深的政治烙印。
黄裕琼,是那个狂热年代因政治需要而造的神,六公当年也参与了这个造神工程。
黄裕琼的学历,楼主这里晒的是“广西革命大学”。这个广西革命大学其实并不是现代意义的大学,广西革命大学每期学员的全部学制只有5个多月,只相当于普通学校的一个学期,其实就是一个培训班而已。进入广西革命大学培训的人,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这是因为解放初百业待兴人才奇缺,但凡政治上信得过读过高小以上的青年都可以报读。到广西革命大学培训半年,主要是培训政治和实用技能,就都分配到各地基层单位工作了,黄裕琼就是其中之一。
1973年,六公在廉中读高中。当时学校搞教育革命改革,高中学生要分各种“专业班”,也就是学习社会实用知识。这些专业班,有学会计的、学机电修理的、学美术的、学体育的、学新闻报道写作的------六公起初入体育班学打篮球,后来又入新闻报道班学写新闻报道稿。当时是“四人帮”当政,把持全国的新闻报道喉舌,为对抗邓小平复出搞整顿“回潮”,他们在全国掀起一个“与传统观念决裂”的运动。为响应这一号召,全国各地都找与传统观念决裂的典型。六公所参加的廉中新闻报道写作班,就到廉州环卫站采访了黄裕琼,并把黄裕琼的事迹通过政治需要加工写成新闻报道稿,以集体名义发表在《广西日报》。不过,当时写黄裕琼的学历不是突出“广西革命大学”,而是突出“湖南大学函授专科”。经过廉中学生的报道,黄裕琼的事迹才逐渐被各级当权者了解并利用,经过一年多的渲染,黄裕琼终于被造成了神。
其实黄裕琼的人生,只是遭遇过坎坷而已,并没有所渲染的与传统观念决裂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他年轻时读了广西革命大学,就被分配到外省工作。起初还是挺顺利的,但碰上60年代初的三年天灾人祸,全国饿死几千万人,国家不得不调整发展计划、大规模裁减工作人员,黄裕琼夫妇就是在那个背景下被裁减回乡的。如果真由自己选择,黄裕琼也绝不会选择辞职回乡。回廉州后,黄裕琼夫妇的生活极为艰辛,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1965年,街坊林四姐当环卫站长,看到他们夫妇可怜,就把他们夫妇都招工进环卫站工作。跟在街道打零工相比,算是上了个大台阶。
黄裕琼的大发迹,是廉中的学生新闻报道班在《广西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后。他很快就成为典型,到处演讲,接着转为国家干部并升了官。但因为他是四人帮时期的名人,再加上口才不好,四人帮倒台后他就被调去廉州卫生院当副院长,一直到退休都默默无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