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毕业工作以来,郑明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状态中,在北海市160多万人中,他是唯一一名市交警支队法医。这份工作少有人愿意从事,甚至面对着种种的不理解,忌讳,但他一直默默坚持,二十年如一日走了过来。让大家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了解一下2013年全区优秀人民警察——“法医”郑明的工作。
导致死亡的车祸,大多发生在深夜,场面惨烈,很难用言语来形容。除了勘察现场外,郑明还要进行普通人最忌讳、最不愿触碰的一项工作——尸体检验。中国传统观念忌讳对逝者“开膛破肚”。
北海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副大队长 郑明:社会上有些人,还有朋友觉得我们从事法医这个工作,他是觉得阴气比较重,一般的人不会理解,这个人阴气重,跟他少接触点,可能对他的生活会好点,有些这种偏见,这种偏见对我现在干了二十多年法医来说,也不见得什么,反正都坚持了下来,也就是坚守吧。
法医工作旁人可能不理解,同为事故处理的同事就深有体会,尤其郑明除了唯一的交警法医生身份外,还是事故处理大队的副大队长,还要参与其它案件的调查。
北海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大队长:王廷权:我们法医工作,对我们事故处理,起到一种关键性的作用,每一起的死亡事故,都需要对尸体进行检验,解剖,还有法医这块的职责,还有轻重伤的鉴定,这些交通事故死亡的原因,还有轻重伤的鉴定,都涉及到我们案件的定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证据,所以我们郑明同志在这块,工作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法医对郑明而言是平凡又必须坚守的岗位,新的一年,他更希望的是能招到更多从事法医工作的同事,成立三人以上的鉴定机构,更好地为北海交通管理工作服务。
北海交警支队 事故大队副大队长 郑明:北海这块交警法医,它还不够三个人成立一个鉴定机构,人数,所以,从我还有支队发展的角度来说,呼吁下能招多几个法医过来,把鉴定机制所有的工作铺开,把技能提高。
这20年,郑明到达各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1000余次,检验尸体1800余具,解剖尸体600余具,伤情鉴定1000余次,伤残评定500余次,出具法医鉴定书3300余份,平均每年检验尸体近百具、出具鉴定书100份以上。二十年如一日的尸检工作,通过那些“沉默的证人”,郑明一次次还原了事件的真相,20年来没有出现过冤、假、错案结论。也正是有郑明这样默默坚守,默默付出的民警才有我们交通出行的平安,才有我们社会的和谐。来源北海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