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天起,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国同步正式启动,企业注册登记、年检等将更加便捷高效。工商“新政将启”,不少企业、创业者对此次工商改革颇为关注,对新策存在诸多疑惑。2月28日上午,市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此次登记制度改革。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私营企业11669户,个体工商户4539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1户,以产业结构划分仍以第三产业为主,占79.3%。而当前企业主要存在“两难”:公司注册资本和年检。作为公司注册资本的资金,要用于存放银行不得动用。另外企业每年都需要付出年检的人力、时间成本和年度审计手续等经济成本。这无形中提高了公司设立的资金门槛,降低了资本利用率,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改革后,企业无需每年到工商部门递交纸质年检材料,只需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互联网上报需要公示的年度报告内容即可。此次登记制度改革,“一元公司”对于创业者而言不再是梦,最大限度降低了创业成本。激发投资热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助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有人质疑,“零门槛”办公司,是否会导致“皮包公司”泛滥?对此,市工商局局长邓金雄介绍,虽然登记制度由实缴制改为认缴,但企业出资情况、出资的权限、方式等信息都会在市场主体信用上进行公示,市场主体如违规则会列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布。而且市场参与者也可通过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合作方的实际出资、信用记录等情况,使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增加了企业的“违规、失信”成本,推进市场诚信建设。此外,根据深圳和珠海等地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情况来看,“皮包公司”并未大量涌现,整个改革过程平稳且正常。
此外,市工商局已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建设,为“宽进严管”打好基础,杜绝企业违规失信行为。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的手段,将企业的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通过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从单一的部门监管,扩充到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监管,用加强信用监管的方式促进市场的诚信经营。同时,形成部门协同监管,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对失信的行为共同采取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监管执法也更加公正、透明、规范。
据悉,市工商局正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改革前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切实让这项改革的举措落地生根:2月底前,市工商局全面完成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并加强对工商部门现有登记业务系统和登记人员的教育培训,为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等改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3月初,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版营业执照颁发仪式将于市政务中心举行。来源北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