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北部湾广场附近的道路上看到一个防撞桶,顶盖已经不翼而飞,桶内被传单、果皮等垃圾塞得严严实实,还发出一阵阵霉味。防撞桶俨然成了“垃圾桶”。
北部湾路的车流、人流较多,记者沿线发现,不少十字路口、斑马线处均设有防撞桶。然而这些防撞桶很多已不见了盖子,路过的市民把垃圾随手往里面扔,久而久之,防撞桶变成了“垃圾桶”。
据了解,防撞桶高一米左右,周身以醒目的黄色为主,中间是红白相间的颜色,其表面还贴有反光膜,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转弯处等容易发生交通碰撞的地方安装上防撞桶,夜间行车时灯光可反射到防撞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有效防止车辆撞到护栏。此外,防撞桶是由高弹性、高强度的改性塑料制成,内部设计为中空,桶内是一些细沙,车辆意外失控时,能有效地减小冲击力,从而大大降低车与人的损伤,起到缓冲防撞的作用。
然而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却发现他们对防撞桶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市民认为这些防撞桶阻碍了交通。要让市民都来保护道路安全设施,就要让市民对它们有充分的了解,希望相关部门在积极维护防撞桶的同时,加大对道路安全设施的宣传。同时呼吁市民朋友,为了他人,为了你自己,爱护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来源北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