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海晏河清,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客家山区的妈祖寺——护国寺 陈海春 合浦县曲樟乡新渡村的护国寺,内祀妈祖,是周边镇村善男信女膜拜妈祖的圣地。
妈祖,又称天后、天妃,福建莆田人,为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名林默,生于宋元祐间。据传说,她出生时异香弥漫,十多天香气不散,出生后一个月未啼哭一声,其父为其取名林默。她生而灵异,死后为神,常显灵于海上,救助遇难的渔民和商人,人称女神,在其故居地湄州,为她塑像建庙崇祀。由于妈祖神威显赫,有求必应,所以,凡沿江、河、海的地方均建其庙供奉。历代统治者为了祈求水运平安顺利,也大力褒扬而屡获朝廷敕封,元世祖封其“天妃”,清康熙皇帝封其“天后”,从此“天后”四海传扬,成为深受民众崇敬的海上救难女神。
祀奉妈祖的地方,一般称为天后宫、天妃庙和妈祖庙,为何这里称为护国寺呢,据考证,妈祖于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林默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故祀奉妈祖的庙,也称护国寺的。新渡护国寺的碑记也说:“吾新渡此庙名为天后宫,号称护国寺。”
话说新渡村位于曲樟乡的东北部,依南流江而建,对面为浦北石冲镇。石冲镇的旧州,在建武十九年(43年),交趾平定后,合浦郡治由徐闻迁至浦北南部的旧州古城头。而今天的公馆乘马径,是古代的驿路,凡从现雷州半岛及海南到旧州或北归的,都从新渡江过渡或上船北归。所以,新渡圩从汉代至建国前,依托南流江水上交通运输的发达,以及作为渡口,长期为合浦一个商贸发达的码头埠市。
新渡南流江上舟楫往来如织,为了祈求船运平安、顺畅,人们自然想到了海神妈祖,便于清乾隆年间在新渡村南流江边创建护国寺,斯时也,护国寺香火连绵,晨钟暮鼓,四方咸沾法雨,民康物阜,万民共乐。自建庙以来卓立丰隆,堪称文物古迹。
岂料,风云突变,世事沧桑,栋宇受到摧残。护国寺被拆毁后,新渡江时不时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灾难最为大者,是公元1885年农历五月初二日(清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二日)的那一次。
公元1885年农历五月初二日(清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二日),新渡一渡船载客50多人过江,船至江中,一阵狂风,波涛翻滚,把船打翻,50多人无一幸免,全溺死江中。村中人认为是因了鬼怪作恶,于是,为祈求平安,多次请来法师进行驱鬼除怪,然毫无作用。最后,经人指点,请来举人陈竺书。陈竺书,清光绪年间曲樟六湖垌官塘背村举人。陈竺书来到新渡江边,作《新渡建醮祭溺者文》(俗称《祭鬼文》)和《祭江文》,摆在祭台上祭祀,先祭鬼,再祭江,后烧于江中,使江中鬼怪哭喊了七天七夜。从此之后,新渡渡口风平浪静,没再出现过渡船沉没的事故。
当时间来到现代,新渡江的人民认为,海晏河清,众庶享升平之福,风调雨顺,群黎乐耕,全赖神功,于是在护国寺的原址修复护国寺。
经修复的护国寺,寺貌古朴,青山远照掩映。侧门青砖砌墙,绿树婆娑,古意盎然,有门对说:“老天施法雨,渡水有慈航。”进到寺内,寺为一座建筑,简朴清雅,大门开敞,上书“护国寺”,有联说:“护民盛世,国泰平安。”是谓护国寺。寺内正殿祀妈祖,两旁侧殿分祀观音和关帝等。
众善虔诚,但愿,但愿妈祖能保佑这一带的人民平安吉祥!不虚种福之心!
曲樟新渡南流江
远观护国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