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江@鱼人:呵呵,网上只搜索到几句话“有些上校军官如程智、李杰、李少霞、谢彩轩、倪寿龄等因未能找到追晋少将的记载”。 (2013-12-14 22:45)  谢彩轩名必宾,一八九九年生于广西合浦县南康镇黄梢村,幼年随父谢邦馨读私塾,后毕业于广东省立廉州中学(旧制),胸怀救国救民,目睹时艰,投笔从戎。改入粤军西江讲武堂,毕业时,以优异成绩,分配为部队骨干。开始一生戎马生涯。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谢彩轩在叶挺领导的教导团任排长,一九二六年曾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北伐,在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群众大力支援,北伐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谢彩轩身先士卒,在某次战役中被敌弹击中胸部,恰好衣袋内银元所挡,幸免于难,此事在当时军中成为有口皆碑的传奇。在那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负过伤,治愈后继续参战,直陷武昌城。结束了直系军阀吴佩乎的黑暗统治。在北伐战争中,先后两次提拔为上尉连长和少校营长。
一九二九年奉调回粤,任第一集团军教导师一团三营少校营长,后升为中校,驻防广州郊区三元里、塘溪一带,他治军严明,累功获得“模范营”的光荣称号,但他并不自满,戒骄戒燥,使所部一贯保持良好军纪,深受社会人士赞扬,后再提拔为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八师二十四团上校团长,驻防龙川一带,一九三六年八月西南事变,调回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任上校参议。不久又奉调合浦县三合口军垦区任上校主任,在职期间垦荒造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桑榆作出贡献。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狂言三个月灭我中华,对此,他毅然辞去军垦区主任之职,请缨抗日,不惜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是时谢彩轩身患疟疾仍抱病赴阵。真乃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使人有“雨萧萧兮,易水赛;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感。
一九三七年九月以团长军职由粤出发北上,奔赴上海前线,以后又出任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长,指挥所属部队鏖战于上海西郊及沪宁前线,浴血奋战阻击来犯之敌,以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因敌军于抗州湾登陆和江阴继失守,我军腹背受敌,后奉命集结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十二月十二日晚九时奉南京守备司令唐生智命令,全军突围,当晚他指挥全旅官兵由太平门冲出,打退围城之敌,并前进十多公里,夜半杀至中山陵以东的麒麟门镇,再与敌坦克主力遭遇,谢彩轩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后续部队及友军杀出一条血路,激战整夜杀声震天,双方伤亡惨重,确乃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场恶战,此后谢彩轩不幸中弹阵亡,为抗日救国壮烈牺牲,时方三十八岁风华正茂之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九四○年(民国廿九年)六月五日,经国民政府批准抚恤,追晋为少将副旅长给恤,同时阵亡的有一五九师副师长罗策群等多名高级将领,及合浦籍青年军官谢有钧(上尉连长),曩善萎攀銎;茎萎量毳至雾蓁;篆圣三主兰诗篇,不愧为珠乡好男儿,是八桂的好榜样。值得中华民族引为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