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鸥背着背包沿着房屋通道一户一户走访起来。几乎每一户的老人她都能一口叫出名字,她一面与他们热情地寒暄,一面从大背包里掏东西出来,两根火腿肠,或一包点心,递到老人手上。难怪她背着那么大的包。她能说出他们每一个人的来历与故事,梁兰成是1967年因为麻风病从印尼回国,在麻风院一呆就是四十多年,如今都成了八十岁的老人了。李美英被这里的人亲切地称为上海婆,也只因为她从上海来,如今也75岁了。同样75岁的韩大英身体不好,腰椎增生的毛病,让她一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就疼痛难忍,更难忍受的是她与亲生子女的骨肉分离,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失散多年的一子一女。82岁的陈大姑主动跟我们讲起了她的凄惨故事,她年轻时刚结婚就被发现患了麻风病,老公便要求离婚。等她从医院出来,老公已经另娶了新人,她无处可去。令她感动的是新人能接受她,留她在家里吃住,只是老公坚决要赶她走,哪怕她承诺只是留下来帮干活也不行。说到这里,她如今浑浊不堪的眼睛里还淌出眼泪,到现在还在为被抛弃的痛苦折磨着。91岁的长寿老人潘德生,我在刘喜松著的书《寻根——北海普仁医院百年医史》里面见过他年轻时踩缝纫机的照片,当时他三十多岁,用缝纫机给病友们补衣服,现在他的生活基本还能自理,只是最近脚受伤了,行动很是不便。 这里的老人一部分是孤寡老人,也有一部分是有家不能回的老人。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个老人的儿子在北海某局做了官,到现在还不能接纳早已康复的母亲,他只是偶尔前来麻风院看望,从不打算接老人回家。 这些康复者早就没有了传染性,按理应该回归社会,可是他们回去的大门已经被那些叫做亲人的人无情地关上了。他们除了要忍受过去疾病给他们身体留下的痛苦,还要继续忍受精神上带来的痛苦。 许海鸥谈到多次到麻风村的最大感受,就是麻风村老人的转变。一开始对他们的到来是充满戒备的。在连自己亲人都不能接纳的晦暗生命里,忽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啊,老人们充满了疑问。后来发现他们是来解决问题的,漏雨的房子不漏了,脏衣服有人帮洗了,还为老人放电影,给他们表演节目看,跟他们促膝谈心,配合医生为老人做身体检查,2012年还接他们到冠头岭游览,到北海海滩公园的音乐喷泉前合影,坐着电瓶观光车畅游老街,渐渐地,他们有了转变,把这些志愿者当做了亲人,摘到好吃的水果总要留着给志愿者品尝。有哪位志愿者许久未参加活动,他们就打听某某怎么好久不来了啊,工作还顺利吧,有了互相关心和牵挂,他们眼中的忧郁消散了很多,脸上的阳光也充沛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