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全国养老地产升温,"老人屋"稀缺开发空间大。

[复制链接]
西洋菜 发表于 2013-10-18 09: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也是中国首个法定意义上的老人节,有关养老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境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金面临缺口及保值升值难题。如何破解种种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养儿防老”到“以房养老”,关于养老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几乎所有房企都已经意识到,养老地产是一块“蛋糕”。预计到2013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20年之内,中国的老龄人口更将以每年增加1000万的速度迅疾冲破4亿大关。另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42.8%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对老龄人口需求的深度挖掘,无疑有着巨大的潜在利益。由于地产业态与养老产业的独特关联性,以及地产开发所能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和外部性,养老地产的建构方式和运营模式,将会深刻影响到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和福利机制的运行,甚至影响到未来中国城市功能运转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国内的老龄化难题日益凸显,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不少企业纷纷向养老概念转型。其中,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排头兵”迅速崛起,成为众多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目前大多数打着“养老”旗号的地产项目都还没有脱离简单的普通住宅地产销售的内核。养老地产蕴藏的真正红利,眼下还是一场人人觊觎,却又无从下口的肥美盛宴。房企纷纷打出养老牌 “养老”概念,除了房企尝试养老地产项目,一方面借养老地产名义低价拿地、获取国家补贴;另一方面将养老地产推向高端化,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纳税人出钱补贴富人养老”的评论道破了所谓“高端养老社区”的运作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西洋菜 发表于 2013-10-18 0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其实养老地产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众多“养老”只是开发商噱头,只是宣传居住环境、地理位置。楼盘的销售人员介绍小区适合老人居住时说:“小区依山傍水,社区内绿化率高。”当提到小区配套设施时,销售人员说还在招商,有考虑运动器材,医疗这方面暂时还没提上议程,具体规划也没出来。虽然不断有开发商拥入养老地产,但是大多数的开发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基本都只是简单地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缺乏后期专业养老所必需的管理、经营,因此并不能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养老地产。尽管各路“神仙”在养老地产的开发和项目争夺上都铆足了劲,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事实上,养老地产不但投资回报期长,还囊括了医疗、护理、娱乐、物业等多维度的上下游服务,使开发商面临着综合运营商角色的转型与挑战。这个全新的角色,考验着养老地产新玩家的“集体智慧”。对于企业而言,养老地产的开发与普通住宅开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与国外相比,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面临的土地和税收成本依旧十分高昂,加之养老地产项目投入周期较长,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后期引入的各项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且回报较慢,因此对企业的资金量要求很高。
     其次,传统住宅地产多为产权式销售,盈利模式简单,但养老地产的特殊受众群体,要求开发企业在后期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还必须与保险、金融、医疗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再者,企业涉足养老地产的专业运营团队也是捉襟见肘。一方面在国内缺少成功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国外的团队又与国内的现实情况对接困难、水土不服。国人对传统养老方式的过于依赖以及对养老地产模式的不了解,也说明这个新兴市场还远未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镜中人 发表于 2013-10-18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开发商精明得狠啊,哪里有嚼头就全部往那里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远方的天平 发表于 2013-10-18 1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s:24] 关心老人,买房要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