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母爱如水,温婉而细腻,那么,父爱就是山,高大而坚定。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各种感恩的方式被提上日程,关于与父亲的回忆你还记得多少呢?相信大家记忆中关于父亲的记忆都是五彩斑斓的吧,第一天上学父亲抱着哄着大哭大闹的我,小学暑假父亲带我去江里游泳,父亲骑着29寸自行车载着我,我趴在父亲背上睡着……
我父亲出生在60年代,那时候的生活还很艰苦,住的是乡下的平房,听父亲说下大雨的时候经常漏雨,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挡水,一间屋里的采光是靠几块透明的玻璃和一个天窗,阴天的时候屋里采光就很差很暗,夏天上面没有隔热就很闷。厕所设在屋外,晚上上厕所很麻烦。家里有个大院子,天气好的时候劈柴做菜都在院子里,因为在厨房做菜做饭不通风,有时候会被熏得眼泪直流。后院有个猪圈养猪,旁边有条小河,还有很多好玩的童年趣事。到了80年代生活现状有了改观,盖起了三层小楼,那时候这样的小楼在镇上是很罕见的了。改革开放后,家庭收入增加,在镇上重新盖了一栋四层高的自建房。而现在,我在合浦工作,虽然单位提供住的地方,但我早想在合浦买套商品房改善家人的居住环境,把他们接到县城来,生活都方便些,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些。父母年纪大,生活上需要照顾。想趁着现在合浦的房价还可以接受的时候,买个三房的套间。一些低首付的房子我都优先考虑。
大家为父母亲买房不知是否跟我一样注重周边生活配套,如菜市场、银行、医疗等。因为中老年人的生活半径要小于年轻人,此外,良好的环境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买房时看小区内是否有可供老人日常散步、健身场所。
60年代出生的父亲,现都五十多岁了,正准备步入老年期。这一年龄段的父亲,从泥屋、平房、自建房、集体房到商品房,从为了生存到考虑改善居住条件,再到如今的享受居住环境,从他们身上看得出中国住房需求的变化。但也有不少父亲因为家庭生活支出影响和限制,又顾及到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都没能住上好的商品房。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永远是人世间最伟大无私的爱。父母亲为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们赚钱的速度一定要快过她们老去的速度,年轻人,拼搏吧!
很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完帖子。祝天下每位父亲都能身体健康,快乐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