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刚需,你为什么不幸福?》,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数落自己房子的“不是”。随着房价的日益攀升,手中资金不充裕但迫切须要买房的刚需越来越被边缘化。比如只能到三四线城市或小县城买房,只能选择小开发商或小盘,享受不到应有的园林、教育、商业配套,室内空间太憋屈,交房后问题频出等等。网罗10大“低配”居住形态,向开发商、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关注刚需住房现状,还刚需一个舒适居住空间。
1、偏离县城中心
从合浦的房价布局来看,“1”字头楼盘基本已经绝迹,“2”字头楼盘最多,但也有逐渐消失的趋势,“3”字出头的楼盘也只能在城东或者其他地区一些高楼层的慢慢增多。所以对于刚需而言,好不容易买得起房了,还贷成本大,到头来弄得身心俱疲、情绪焦躁,幸福感更无从谈起。
2、园林绿化少散步无去处
逐利的开发商,总想方设法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往往会牺牲园区的公摊面积,多建楼,少绿化。虽说房子都一个样,可人不可能总在屋子里,茶余饭后需要散步,老人孩子需要有娱乐、休闲的地方。此外,对于成天面对钢筋水泥摩天大楼的白领而言,家中有园林、绿化,更有利于静心养神,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次日的工作中。有些小区,美其名曰打造法式、欧式风情园林,其实就是简单的雕塑、景观小品堆砌。包装形式好,内容乏善可陈,令购房者大跌眼镜。
3、无运动设施锻炼难实现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在各种突发病高发的今天,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过,不少刚需抱怨,小区内缺乏运动场所,甚至连个健身器材都找不到,想要锻炼必须到很远的健身房或公园,有时下班累了或觉得太麻烦就不去了。久而久之,运动的想法就搁浅了,而长期不锻炼,往往容易招致各种病魔缠身。
4、缺教育配套孩子接送难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家每户的重中之重,如果小区附近没有小学、幼儿园或离得很远,那么,接送孩子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苦差事”。如遇下雨天或家中没有老人看管,上班一族可真要“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了,而且为了照顾孩子的时间表,免不了要迟到、早退,终日得看领导脸色行事。上班挣钱不容易,买房不容易,上个学也不容易啊。
5、商业配套少购物不方便
小区无底商,或周边2公里范围内没有商业,住在这样的小区里,生活将会极其不方便。买个菜、买个水果都得折腾一段路程才能买到,想吃宵夜楼下没有小摊,去逛街、买衣服、看电影、K歌、请客吃饭也要到中心区域。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不说,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没有车、出行不便利的刚需而言,每天回到家,实际上就像被关在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