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芦山将来可建木屋 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好冬暖夏凉

[复制链接]
老渔翁 发表于 2013-5-15 0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模式之争:对口援建还是地方自建

  芦山灾区该怎么建,专家们有不同的思路。

  中国防灾减灾首席科学家王昂生认为,应充分借鉴汶川地震的重建经验,采用对口援建的方式,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玉树地震应急地质调查小组专家马寅生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此次芦山地震不论是地震的破坏程度、死亡人数及危害性都比汶川地震小得多,并且,经历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地方政府对于灾区重建有了充足的经验。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灾区重建最缺的并不是钱,重建所需的资金和人力,在四川省层面内应该可以协调解决。

同样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同样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区,人们忍不住拿汶川灾区重建作为一面“镜子”。芦山究竟该采取怎样的重建模式,是全国对口援建,还是地方自建?是原址重建、异地重建,还是混建?四川省政府一位官员昨天向记者透露,芦山灾后重建的思路还存在争议。

  模式之争:对口援建还是地方自建

  芦山灾区该怎么建,专家们有不同的思路。

  中国防灾减灾首席科学家王昂生认为,应充分借鉴汶川地震的重建经验,采用对口援建的方式,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玉树地震应急地质调查小组专家马寅生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此次芦山地震不论是地震的破坏程度、死亡人数及危害性都比汶川地震小得多,并且,经历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地方政府对于灾区重建有了充足的经验。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灾区重建最缺的并不是钱,重建所需的资金和人力,在四川省层面内应该可以协调解决。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建议采用“政府+部门+企业+灾区”的立体化对口援建机制。“政府对口”是由四川省内各地市州按照GDP总量排名,由一市(州)对口援建一个或多个重灾乡镇。“企业对口”主要是争取中央企业和安排省内国有企业援建,为灾区产业重建招来资金和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老渔翁 发表于 2013-5-15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方案之争:原址重建还是异地重建

  与此同时,芦山重建究竟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异地选址重建,也逐渐被摆上议事日程。

  郭晓鸣说,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现状下,要寻找合适的区域让这几个县城异地重建,难度相当大。

  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总工程师范晓也表示,考虑到四川农村的地形地貌特点、田园林盘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的灾后重建中不宜过分强调集中,除了避让地质灾害需要迁移的以外,应尽量以原地重建为主。

  四川省经信委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也有不少专家建议参考汶川重建的经验,异地选址重建芦山、宝兴几个重灾县。

  而四川省政府一位官员昨天向记者透露,关于灾后重建的思路和方案都存在很大争议,现在还处于过渡安置阶段,最终会采取何种重建思路,现在还没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渔翁 发表于 2013-5-15 0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汶川启示:普通民居至少7度设防

  在此次芦山地震中,汶川灾后重建的房屋无一倒塌。倒塌的一般是农民自建房,或者是设计施工中的一些规定执行得不够严格。

  在马寅生看来,此次芦山房屋大量倒塌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达到抗震标准。“可以说,倒掉的房子基本上都没达到7度设防,以前是7度设防现在应该提高到8度设防,6度设防的起码应提高到7度设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渔翁 发表于 2013-5-15 09: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独特建议:建木屋凸显民族特色

  在芦山地震中很多房屋受损,但灾区木质结构房屋的坍塌情况要明显好于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很多木房子都“震而不倒”,十分坚挺。在这次地震中,不少人就因为住在木房子中,才捡回一条命。

  马寅生表示,木材质量轻,因而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他建议,在芦山重建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汶川灾后房屋重建美中不足的就是房屋大致相似,没有完全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房屋重建是灾区重建最直观的体现,不仅要住得安全,还要有特色。”

  马寅生说,四川很多地区民众都有居住木结构房屋的习惯。如果集中规划建筑木结构房屋,还可以形成地方特色。可以因地制宜,在经过科学选址后,建设一批木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不仅抗震性能好,还节能环保,冬暖夏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