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迪拜倒了,合浦能挺吗

[复制链接]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09-12-1 0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一个有着吸收民间财富功能的工具,目前还可以用来消化大量货币投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说把对CPI的影响转移到资产价格上来,这样就不至于因为通胀引发老百姓的抱怨,这么好的一个事情,有关部门会轻易放弃吗?

迪拜倒了,准确点说,是迪拜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迪拜世界,因为债务延期问题,面临重组的需要。
对于迪拜世界债务事件,媒体报道或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迪拜房价大跌,并不是因为迪拜世界债务问题引发的,而是一年前就存在了,很多媒体报道时倒因为果。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迪拜房价就一直处于下跌过程中,到现在大致跌了50%左右。迪拜世界事件,很可能使迪拜房价完成触底过程。
其次,媒体喜欢看别人灾难和倒霉的心态,很可能夸大了这次事件的影响。600亿美元的债务只是延期偿还,并没有说没有能力偿还,其真正的缺口比这个要小得多。媒体低估了阿联酋的自救能力,阿布扎比有选择性的协助,就向迪拜注资了150亿美元,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有报道说,这是刺破全球资产价格的第一针,接下来会是谁呢?有人说是美国国债,有人说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还有人说是中国房地产。有朋友问我,在迪拜连锁效应下,中国房价会不会坍塌?我回答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我当然希望中国房价下跌,也认为中国房价存在泡沫,并坚持认为,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存在非常大的风险,而且不可持续,但为何就是跌不下来呢?因为中国房产不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是由其他需要和一些拿不到台面上的东西决定。
一些开发商和一些经济学家总是鼓吹说,中国长时间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人多地少的基本面,决定了房地产供不应求,所以房价还将上涨。也就是说,中国房价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
这是典型的拿经济学术概念来糊弄老百姓的把戏。道理很简单,在真正的市场中,除供需之外,还有一个购买者的承受力问题。一个脱离了购买者承受能力的东西,供需再失衡,也将回归到合适范围。对此,马光远先生曾有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展开。
那么,中国房产有哪些拿不到台面上讲的呢?如果我告诉大家,房产、股市、银行和财税部门一样,是对老百姓的四大吸血机器,或许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作为一个政府,什么最重要?当然是钱越多越好,资源掌控和调配能力越强越好,因为这是一个非民选政权的基石之一。单纯通过税收,容易引发反弹。可是有关部门依然不避讳这一招,前几天,一个通知就可以把职工的福利补贴纳入征收范围,为此,财税可增收200亿元,目的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财政收入完成“保八”任务。
那么,比直接税收更好吸收资源的办法是什么呢?当然是打着市场化的旗号更容易让人接受。股市自由买卖、大起大落背后,是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银行股份制和高息差背后,财政部是大股东;房地产表面市场化背后,地方政府可以上书中央,要求在金融危机面前出台房产优惠刺激政策……其他电力、电信、石油等肥缺部门就不说了。
这是市场化吗?表面上是,因为各个行业都存在竞争,但实质上,是为一些人借市场化之名,把更多的利益纳进私囊提供机会。
再拿房地产市场来说,只要政府控制了土地市场,并把它作为牟利的工具,只要还存在大量与政府官员有利益往来的开发商,只要国有企业还在跟民企一样争夺地块和开发权利,只要房地产还承载着地方政府官员政绩和拉动GDP增长的任务,只要个人集资建房还被排除在合法行为之外,那么,房价就不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也就很难下跌了。
一个有着吸收民间财富功能的工具,目前还可以用来消化大量货币投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说把对CPI的影响转移到资产价格上来,这样就不至于因为通胀引发老百姓的抱怨,这么好的一个事情,有关部门会轻易放弃吗?
这就是房价不跌的秘密。但是,有迹象表明,这个游戏似乎很难玩下去了 ,也很危险。为什么呢?因为数据表明,1995~2007年间,国家预算内财政税收增加了6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上涨1.6和1.2倍。
一个政府占据大量经济增长好处的国家,居民的消费是上不去的,而且还处于下降趋势。1952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69%,到2004年缩减至35%;与之相对照的是政府开支占GDP比重持续上涨,从1952年16%攀升至2004年30%左右。
一个缺乏居民消费的失衡增长,既失去了增长的意义,也是走不远的。以前靠出口和政府投资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当外需逐渐萎缩,投资不可持续,内需又拉不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或许还能延缓,但迟早是要还的。

http://yangxiaoga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12270692009103042619961/

[ 本帖最后由 幸运女神 于 2009-12-7 11: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7 显示全部楼层
951888888 发表于 2009-12-1 08: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人生 发表于 2009-12-1 1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我希望房价大跌,这样房子装修时就能省点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害虫 发表于 2009-12-1 1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迪拜200万人口,建筑按1000万人口的标准建。完全靠炒作
国内房市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西罗宾汉 发表于 2009-12-1 2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能挺

我是希望房价倒下来,好买个小房子,可是中国的房价好象吃了伟哥,还在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摩鱼 发表于 2009-12-2 1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那是外国的东西,中国还在挺着,合浦房价地震都不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09-12-3 1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迪拜与中国:世界为何恐慌?

600亿美元债务如果是个问题,也无非相当于美国1.4万亿财政赤字小数点後的一个“偏差”,更何况迪拜并非孤立无援,而是背倚财大气粗的阿联酋。但是,迪拜的债务事件却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恐慌。投资人风声鹤唳的表现,恐怕并非仅仅为迪拜忧虑,而是因为他们深知:债务及债务的滥用,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首当其冲的经济隐患,而迪拜背後负债累累的全球经济体系,随时有系统性风险一触即发的可能性。

       20年前,被称作富国俱乐部的国际经合组织(OECD)平均政府债务水平是各国GDP的59%,当时已被认为是过度负债;2008年,这一比例抬升到79%;今年OECD称,金融海啸迫使各国纷纷出台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政府整体负债水平将跳升到90%,未来债务还可能迅速增加。

       那些曾被普遍认为负债不高的国家,如日本,也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在90年代面临和当前的中国相似的困境,日本推出类似于中国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期待经济获得新生;但遗憾的是,这些刺激计划没能产生多少预期的实效,除了刺激债务暴增。日本政府目前负债率高达170%,为发达国家之冠。

       中国呢?作为持有1.2万亿美元资产,全球驰名的大债主,中国是否没有债务的滥用和债务的困扰?恐怕准确的答案是,中国也在面临类似的难题,只是具有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内生性。

于是,当各国政府纷纷积累如山的债务,把明天押宝在负债之上时,一个问题就成为全球投资人心头的梦魇:负债累累的各国政府,一旦事出无奈纷纷模仿迪拜,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何种灾难?

       中国人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迪拜只是率先实践。但是它敲响了投资人心中高悬的警钟。

       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绝不会坐视经济末日降临。因此阿联酋和迪拜的其他债权人,也必将对迪拜施以援手。但是,这无助于排除全球性政府债务滥用导致的系统性隐患。迪拜事件会过去,但全球债务滥用的系统性风险不会消失,一旦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种系统性风险就会再度面临爆发风险。

       中金公司在迪拜事件後曾指出,迪拜世界集团最大债权人是阿布扎比商业银行和阿联酋NBD PJSC,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的资产高达3,290亿-8,750亿美元,只要阿布扎比政府伸出援手,迪拜债务危机不难应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外管局始终坚持审慎投资原则,未受这次事件影响;中国各大银行也表示,迪拜事件不对他们形成严重冲击。

       中国和迪拜的异与同

       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此次迪拜事件的冲击暂且不提,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和迪拜经济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严重依赖于房地产,而房地产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负债。

       中国和迪拜的不同是,迪拜大兴土木主要依赖于外来债务,连锁反应直接波及的将是其海湾兄弟、欧美盟友;而中国的债务却主要是“内生”债务,房地产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殃及的就是中国国内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中国房地产业已占GDP的6.6%和投资的25%,直接相关产业逾60个,是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房地产一旦大幅波动,现阶段依靠房地产发展的几十个行业,如钢筋、水泥等等,和那些参与投资房地产的大中型企业都可能遭受无法估量的损失,甚至让中国经济因为大量资金丧失、严重失血而带来实体经济崩溃。

       中国的银行监管者两个星期前曾要求银行增加长期资本,中国股市应声而下。为什麽?因为投资者虽然深知中国有12亿消费者构成的庞大市场,但也知道中国在危机後经济奇迹依然“金身不破”和房地产价格继续高歌猛进,恐怕都建立在国有银行的潜在坏账率之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机也令中国政府债务猛增,也以内生性位主要特色。2009年中国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国债馀额限额逾6万亿元,中央国债相当于GDP的20%,这一总体幅度仍属可控,但相比2003年已经增长了200%。此外,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中央债务对等,也高达6万亿,这些债务都属于有无限责任的有担保债务。伴随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地方政府积累的债务已相当于过去几年累计的债务总和,外界担心,中国经济地雷可能被地方政府债务偿付的问题触发。

       迪拜事件发生後,中国外管局表示,因为坚持审慎投资原则,并为受到此次事件冲击,各大金融机构,建筑公司也纷纷表示均安然无恙。但如果说迪拜问题不会影响中国,恐怕结论下得过于轻易。

       即使中国金融机构没有直接投资迪拜世界集团的风险敞口,但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是阿联酋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迪拜又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通向该地区的商业关口。距迪拜国际机场12公里处,坐落着中国政府出资兴建,宛如迷你城市的庞大龙型建筑群“龙城”,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中国城,更是中国商品在中东,甚至面向非洲的最大聚集地和贸易中心。中东、非洲、南亚,甚至东欧都来此购买中国商品货物。迪拜正日渐成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或者从事非洲贸易的重要跳板,80%从中国出口到迪拜的商品以非洲为目的地。

       众所周知,金融海啸後,中国对欧美出口受到严峻打击,而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机遇,使中国出口竞争力有所恢复。

       人流、物流、资金流。2006年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已达到320亿美元。根据KPMG的调查和预测,到2013至2014年,中东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将占其对外投资的16%,居第三位。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总量在2005年只有513亿,2010年将会超过1,000亿美元,预期2020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

       因此,迪拜事件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吸引外资等带来一定影响。而影响的大小,仍有待观察後续进展。

       迪拜事件无疑会过去,但全球债务滥用的系统性风险不会消失,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也仍未释放,全球经济仍然在政府全力以赴的债务杠杆撬动下勉力前行,这条钢丝下面并不都是软垫,甚至可能是万丈深渊。到底迪拜、中国和世界经济能否安然度过,没人能预言,因为没人经历过类似的局面,一切恐怕只能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抽烟无蚊 发表于 2009-12-7 1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大家放一百个心吧 就是北京倒了 合浦也能挺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