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幸福和成功的定义太狭隘
“新加坡80%的人住公租房。不能说这个国家80%的人都不成功。”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说,“在中国,买房是经济能否自立的表现,不能养活自己,我就不能嫁给你。人往高处走,有这样的想法比较自然,谁也不想嫁到贫民窟里去。”
虽然认可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物质的追求,但李银河更觉得这种社会认知的错觉来自现有的房屋政策,“跟政策不太好有关,政府应该多设立保障房,让买不起房但是能租得起房的人也有资格结婚。而不是说由于多数人都认为必须买房,买房就是唯一的选择,实现买房就是唯一的政策选择,不买房不能结婚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资料显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结婚,有一半人选择不愿意跟父母同住,这就导致了买房成为结婚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买不起房,租房也是一个选择,总比跟老人住在一起强。”
很多人认为,以物质考量的婚姻在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李银河表示:“结婚的意义不是发生了变化,是保留了传统,又被新的现实冲击,表现的很畸形。”中国人太看重结婚,几乎100%的人都是把结婚当做人生必经的一关。资料显示,选择终身不结婚的人只有3.8%,所有的人都把成家立业当做目标,都得结个婚。
在北欧国家有一半的人都是选择不结婚,选择同居。在其他文化中结婚和成功幸福并不划等号。在匈牙利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会选择结婚,剩下的人都不结婚。不是独身,就是同居。他们甚至不认可结婚是成功和幸福的标准。
“没房子就没人跟你结婚,连老婆都娶不到就代表你是无能的。这是中国非常狭隘意义上的成功,把年轻人逼到这个程度是给年轻人的太大压力,很可怕。”
勇敢的人不会选择房子
“如果经济上不成功,就绝对找不到爱情,就绝对没有人爱你,这太惨了。”李银河表示,很多人在经济上因为种种的原因不成功,但是这就代表他没有享受爱情的权力,没有享受婚姻的权力了么?“社会不应该把婚姻和爱情的标准定的这么俗气,应该给爱情留一点空间。”
“曾经大家还都买得起房子,现在真的很多人已经买不起了。”现代社会对利益的追逐把有没有房子变成结婚的一个要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把人往绝路上逼。“把这些人直接划分到幸福和爱情的圈子外面,这种现实太过可悲。”追求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没有错。爱情本身就不是现实的,浪漫跟现实是对立的。
“我希望有一些人,不去做房奴,为了得到爱情可以租房结婚,把爱情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一种选择,有一些特别勇敢和浪漫的人会做这种选择。”李银河更希望有人能跳出爱情和房子选择的怪圈。
不要房子,去体会另一种幸福
“如果两个人有真挚的情感,经济上也不是很成功,但是他们的爱情很美好,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没有房子和地位,他们的生活也许被人看做是不好的,但是他们能体味别人没有的快乐,他们的幸福是与众不同的。”
“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选择的处境,面包和爱情的选择中,很多人是首先选择了面包,这是很多人必须面对的。”李银河说
但是这算不算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更值得大家思考。不是所有的现实都是或者选爱情,或者选钱。“钱和爱情不能按照百分比来分配,并不是你有100%的钱就可以找到一个100%的爱情,也不是有50%的钱就只能找到一个50%的爱情。”
你或者有钱,或者有爱。“钱和爱里要选择一个,如果两个你都没有,那就别结婚了!如果你非常爱,但是没有钱,那幸福也会选择你。”
爱和钱应该都去追求 幸福的标准有两个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爱,再来考虑钱。实在追求不到爱,只能选择物质,只是这种人生是不那么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质量比较低的人生。”李银河说,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应该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爱情。两个目标都应该考虑,爱也是人生追求的重要价值。
“做这个选择题的时候,首选要选择有没有爱,如果没有爱就不用往下做了。”在结婚这个上,应该把爱应该放在物质的前面。而不是现在有些人把经济放在第一位。或者根本不考虑爱。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我不需要房子,不需要车子,甚至不需要性伴侣,我需要的是幸福那种感觉,这感觉跟金钱无关。或许这种对纯粹幸福的追求才是我们至今忽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