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的网友反映面对迷雾重重的楼市现状,不知道向左还是右,是前进还是后退,纠结的情绪、观望的焦虑让想买房又不敢轻易出手的意向购房者寝食难安。我不是专业的房产专家,只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把收集到底对网友有益的信息和大家分享,或许能为你拨开重重迷雾,守得云开见月明,或许结合自身的因素多做参考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越是淡季,标杆房企的价值越凸显,越是淡季,刚需越是开发商的一根救命稻草。企业除了常规的拼渠道、拼广告、拼展示、拼价格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拼内功,包括项目的定位诉求、品质理念、社区精神等方面,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才是评判项目成功的最终标准。
现在,我们就以“刚需非常考卷”的形式,对楼市刚需进行解读。考卷第一步,刚需族要买房,先了解这20个“必答题”。
关于选房
Q1:淡市下,要品牌还是要价格?
购房小故事
陈先生,一直想在文体附近买套二居室,看了几个楼盘,觉得大开发商的房子小区环境和自身配套较好,但一些较小楼盘却距离市场更近,且价格每平米要便宜约200元,如何选择犯了难。
品牌房未来更有升值潜力
市场好的时候,品牌开发商的房子比周边小盘至少高出500元/平米,现在淡市,价差缩小,正是出手品牌房的好机会。而历史经验证明,相同片区,品牌小区数年后能与周边楼盘拉出1000元/平米以上的价差。对于一套两居室,单价相差200元,总价差距也就是1万多元,相比几十万元的投入,实在没必要计较这点儿。
Q2:房价降了心动,又怕买了再降,如何是好?
购房小故事
罗小姐近期发现,城东区某名声响亮的大盘也开始推出特价房了。价格让她有些心动。但她也担心,买了之后开发商再降怎么办?那不就亏了吗?买还是不买,让她很纠结。
开发商资金节点压力已至,此时出手未尝不可
这轮楼市的底部在哪里?可能没有哪个专家能给出准确回答。但是可以明确一点,年底绝对是开发商资金需求最大的时候,银行贷款、工程款等一样都拖不得。尤其11月,是开发商年内回款的最后机会,12月再降价肯定是来不及回款的。所以如果有价格政策必定在此时释放,对于购房者来说,当然也正是果断下叉的时机。
Q3:价格下降,楼房品质会不会跟着打折?
购房小故事
房价降了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王先生却有顾虑。“房价降了,楼盘品质有没有保证?开发商偷工减料怎么办?我们也不懂建筑,看不出来。最让人担心的是,开发商资金链要是断了,房子变成烂尾楼,真的是哭都哭不出来了。”
大房企根基深厚,品质上较有保证
而随着市场逐步饱和,一些实力较弱的房企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所以买房时,除注意地段、配套、交通等基本要素外,开发商品牌也需要纳入考虑范畴。大房企,尤其是上市公司,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楼盘烂尾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作为公众企业,它们也会更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长期生活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偷工减料也是轻易不敢去碰的。
Q4:选房时为什么不能只看样板间?
购房小故事
进门的走廊一侧就是大面积玻璃墙、半开放式厨房、时尚大气的超薄壁挂电视、温馨的公主房……很多楼盘的精装修样板间很容易让女性心动,但除非你就按照此方案来装修,否则其清水房户型仍难掩其户型窄小的特点:上述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遮住这种“硬伤”。
清水楼盘走一走
在选房的时候,千万要对装修精美的样板间“hold住”,开发商最清楚户型的优劣,老练的装修公司也知道如何将缺点缩到最小。最好的方式,是牢牢盯住户型图,仔细对比和样板间的区别,同时如有条件,最好能到清水房走一走,这是破解样板房陷阱最好的“照妖镜”。
Q5:购房陷入“选择综合征”怎么办?
购房小故事
工作繁忙的张先生打算近期置业城北,他用了一个周末走了附近几个楼盘的售楼处,觉得各有优缺点,有的的生活配套成熟但户型稍大,有的户型正好但价格有些超预算,有的品质卓越但交房时间要等很长时间,这让张先生一时间举棋不定。
按照需求进行“内心排序”
容易“选择综合征”的购房者,在生活上往往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某种意义上,房子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购房者的需求五花八门,很难找到一个均好性优秀的项目,或者说当项目各项指标都较为平衡时,往往价格就不“完美”了。因此,建议购房者对房子的各类需求进行“内心排序”,一定要有所舍弃,或者退而求其次,不妨观望一下,临近年底,新盘新房源不少,说不定有别样惊喜。
[ 本帖最后由 爱居乐业 于 2011-11-5 11:2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