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阜民北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街时,你也许会听到“叮咚、叮咚”或轻或重的敲打声,提醒着人们,这里有着一间在廉州街历史最悠久的打银店。这是一家打制银饰的祖传老店,这家店铺已经在李黄家人的手上传了三代,如今是两兄弟在把持着这家老店。
大哥叫李黄铣,今年已是七十三高龄,弟弟叫李黄宏钜,也有六十好几了,李黄家从事打银已经数不清是多少代了,他们只知道从爷爷辈开始,就在这条街上打制银饰,从小到大,他们的生活一直在打造银饰的“叮咚”声中度过。
大哥
弟弟
据李黄宏钜先生介绍:家族从福建迁徙而来,在唐太宗时代已在廉州定居。随着家族慢慢融入廉州当地社会,老一辈的打银匠在继承中原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百越文化,和本地银匠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海洋生物为主题,在银饰上錾刻造型,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银饰。当时的廉州,就是海洋银饰文化的中心地,盛极一时。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民间技艺的湮灭,这种手艺已经失传,在如今的合浦,已经无人会打制此种银饰了。
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银饰
虽然说两兄弟已经打制不出那失传的海洋银饰技艺,但现在打制的银饰在合浦也是远近闻名的,很多地方的人都慕名而来找两兄弟打制银饰。目前经常打制的都是一些生活上颇为常用的银饰,如戒指、耳针、手镯、手链、项链、筷子、发簪之类。
哥哥的作品
弟弟的作品
据介绍,较为精细的银饰打制工艺流程主要有四道工序:首先根据客人要求,用秤秤出银饰所需银料的重量,将银料放在石板上熔化。在银料纯度不够高,银饰艺人在化银时要用火对银料进行相应的提炼,根据顾客的要求,以达到最大或者相应的纯度。李黄开钜说:“其实纯银比不上925的银打出来的银饰漂亮,但我们合浦人认为纯银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打制的首饰都是纯银的,经我们手打制出来的首饰,都是足量的,从不干欺骗顾客的事。因为我们禀着“公平交易,诚信为上”的信条做生意,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来我们这打银饰。
第二步,在银料尚未完全变冷时,开始用手锤借助工具一锤一锤反复进行锻打,厚薄必须均匀。如果锤工技术不过关,厚薄不均,那么银箔就很容易破裂。在银箔锻打平整后,还要用手锤敲打出初步的模型来。雕花这道工序包括了锤錾、錾刻、镌镂等工艺。这是整个工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雕花的工具是一把小锤和若干支錾子,錾头有尖、圆、平、月牙形、花瓣形等多种,根据需要选用。加工时左手持錾,右手握锤,雕刻出一组组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的图案。银饰做工优劣,关键就在此时。雕刻细致处,尽显艺人匠心。
焊接在打制雕刻完一件银饰的各种配件之后,要将这些配件焊接起来。如果焊工不过关,不慎焊熔了配件,这次制作将前功尽弃。这全凭艺人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银制品也开始流水商业化,传统工艺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吗?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代化金银制作技术的发展,对我们这种传统工艺的冲击是蛮大的,几乎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再这样发展下去,打银这种传统工艺也许有一天会消失吧,但我们现在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没什么求的了,我们现在就纯粹把打银当成一种寄托而已,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
——想知道衡量一个银匠技艺如何,首先就是看他的“拉丝”工艺做得怎样?
所谓拉丝,就是要将银块打制成细丝,最细的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要把坚硬的银块变成头发丝?听起来似乎不可能,然而果真能够做到如此,银饰上那些精美的镂空图案是怎样形成的也就自然而然找到了答案。
李黄宏钜做的“拉丝”,他还能拉出和头发一样细的银丝
做拉丝的机器
李黄师傅们认为他们现在掌握的只是老前辈技艺的皮毛而已,他们很惋惜祖传的打银方法没有流传下来,在解放后,由于体制原因,国家对于民间工艺不是扶持状态,而是打压,很多人不能从事这种涉及“私人资本”的工作,在这种历史情况下,打银技术就“断层”了。如今只剩下一些老前辈们打制的精细银饰保留下来,但新打制的精细银饰已经寥寥无几。
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没有再学习打制银饰,一旦他们百年之后,这家李黄家族祖传的打银老店也许将不复存在吧,想到这,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