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辣评] 两个老师的窃窃对话:“今天你收了吗?”—— 别让“礼物”破坏了单纯的师生关系!

[复制链接]
369公正处 发表于 2015-9-10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别让“礼物”破坏了单纯的师生关系!
     教师过教师节,作为学生,送上祝福、贺卡、鲜花或者自己的一点小心意,这是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再也正常不过了,但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家长也跟着“搅和”甚至越俎代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花招”给老师送礼品、礼金。其实,送礼品、礼金给老师早已成为了许多孩子家长深谙的“道理”,说白了,这就是部分家长和老师之间形成的“潜规则”。

  

  学生家长送礼给老师,无外乎这样一个目的:希望老师给予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这样的“特殊照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动机单纯型”,家长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另一种则是“动机不纯型”,部分家长想让老师给自己孩子在提干、推优等方面上多点“特殊照顾”。于是,部分家长主动纷纷给老师送礼,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害怕自己孩子得不到老师的“特殊照顾”,于是便“跟风送礼”。因此,每逢教师节临近,学生家长送礼给老师成为一道蔚为大观的“风景”。

  

  毋庸置疑,部分家长送礼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想通过送礼来获“特殊待遇”则完全悖离了送礼的初衷。送了礼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自然会获得的是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但同时也破坏了所有孩子平等学习的氛围。其实,整个家长送礼给老师的过程中,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许多孩子也许会因此而心灵会受到伤害,品德上也会沾染不良风气,对教育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和歪曲,发展到最后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破坏随着所有人都在送礼,又趋同向一种平衡重建的态势。到那时,如果默认这种新平衡,就是默认教育已经沦为金钱交易!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020090902017420024368.jpg
  

  著名教育家于漪明确地说,此风不可长,个别“害群之马”的行为将使教师的尊严受到侵蚀,纯洁的师生关系被异化为金钱关系。作为教师,被社会冠以“灵魂工程师”的荣誉称号,应当是社会的良心,肩负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栋梁重任,收取礼物钱财无疑是对教师崇高职业的亵渎,玷污教育界神圣殿堂。所以,有关部门应严查这股败坏师风师德的“送礼风”!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020090902017420024368.jp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0200909020174200243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laosu88 发表于 2015-9-10 2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看问题应一分为二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0 发表于 2015-9-11 0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它与尊师重教没有清晰的界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公正处 发表于 2015-9-11 22: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laosu88 的帖子

laosu88:看问题应一分为二看。 (2015-09-10 23:26) 
敢问如何“一分”如何“二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合浦008 发表于 2015-9-11 23: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有送礼就有攀比[s: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uxiang90 发表于 2015-9-11 2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369公正处 的帖子

369公正处:敢问如何“一分”如何“二看”? (2015-09-11 22:46) 
事实上,我提倡尊师、重教,这是我回答你问题的前提,
针对你的问题,我只能说有部分老师有此行为,我相信还是有好老师的,主流还是好的,
现在说到你的问题:一、你文中把这股歪风归咎于家长,突出部分家长自私的一面,这点没错。
                                    二、确实有部分老师有主动索取、暗示或其它方式收受礼品礼金的现象,你没说到,有些家长是被动送礼,是为孩子在学校能得到公平的待遇,不受排挤和刁难而已,
                                    三、一个巴掌拍不响,送与不送,送什么,收与不收,确实是个问题,家长送了,老师该不该收,或者家长该不该送,这是个风气问题。而且如果送了,在学校就得到优待,这才是真正的潜规则。
                                   四、我不能真正全面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只是帮前面的网友回答你的问题,如何一分为二,家长确实有因自私目的送礼的现象(一般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家长),我也看到过很多被动送礼的家长,这里不说谁好谁坏,但依你文中所述,把这种现象完全归咎于家长是不全面的,我不站立场,但这种现象发生在教育领域确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上新桥住 发表于 2015-9-12 0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s:24]  [s:24]  [s: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