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这笔钱正好可以用来给孩子添置新衣服、准备一点年货。”1月13日上午,李小娟带着2岁多的孩子,从法官手中接过公司拖欠她的3000多元工资,开心地笑了。当日,在全区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统一行动中,163名务工人员像李小娟一样,领回了被拖欠已久的工钱。
据这164名务工人员的代理律师黄华才介绍,2011年初,北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不再正常向该职工发放劳动报酬。当年9月,164名职工委托黄律师向市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市劳动仲裁委作出北劳仲字(2011)第364号等仲裁调解书,裁决该公司承担支付李小娟等164人劳动报酬共计110多万元的义务,分3次支付,在2012年8月底前全部付清。该公司在先后支付了50多万后,便不再向李小娟等人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2012年10月,该公司停产,黄律师也与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失去了联系。
2013年1月,李小娟等164人向海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年5月17日,该院依法查封了该公司名下位于出口加工区内的土地一幅及小轿车一辆。
海城区法院副院长兼执行局局长陈军告诉记者,164名申请执行人强烈要求被执行人及时兑现其劳动报酬,以缓解生活压力。如果通过执行处置措施变现涉案财产的话,则程序繁琐,周期较长。为此,该法院多次到被执行单位的主管单位——市某管委会协调、沟通。该管委会大力配合,做通了第三人北海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促使第三人接收了申请执行人在该系列执行案件中的劳动债权。日前,北海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将67.67万元汇入海城区法院的代管账户内。
“想不到还能领回被拖欠了两年多的3497元。”曾伟铭对记者说,那段被拖欠工钱的日子,他不时需要家里接济,其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他与163名同事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过程并不顺利。从该公司领回部分劳动报酬后,该公司停产了,无力再支付剩余的拖欠工钱。他和同事们都认为这些钱很难拿回来了。当律师通知他1月13日到海城区法院领取工钱时,他感到很意外。
“真的非常感谢帮助过我们的律师、法官和工作人员,让我们在春节前领回了自己的工钱。”曾伟铭说。
据介绍,2013年第4季度,我市两级法院在区高院的部署下,积极开展涉民生执行案件专项清案活动,共清理结案262件,结案率86.29%,执结标的694.66万元。其中和解200件,执行和解率达77.51%。海城区法院执结164件劳动争议系列案件,及时兑现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67.67万元,切实保障了民众权益,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来源北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