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22日,县城廉州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党江公社南域大队落户。当年先后又有三批500余名知识青年到党江插队落户。
至今 50年过去了,关于知青的话题从来没有间断过。
而一些妄称知青代言人的既得利益者,别有用心的对一千八百万知青的命运与遭遇说东道西。
不是知青者,没有资格去评价知青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青年任人 很难想像, 当年知青是怎样的忍辱负重,是怎样的委屈煎熬,是怎样的艰难困苦,是怎样坚忍不拔。
今天的中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一代知青的人生付出:离乡别井上山下乡;体制改革下岗待业;失业失独养老无保。中国社会变革的一次又一次“软着陆”,那一次不是以知青的人生付出为代价。因此,知青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也抹杀不了。
有些人一方面在把知青题材当作摇钱树,无耻地歪曲贬低庸俗化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内的知青人生(一件知青的宣传画拍卖标价高达10万),一方面却对知青的社会价值进行诋毁辱骂,作为讨好世俗,献媚洋奴的敲门砖。尔曹身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龚自珍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知青,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段苍凉的史诗,是时代变革中的一个风雨座标,有血,有泪,有悲,有辱,有苦,有乐。更重要的是有牺牲,有担当,有血性。
这就就我们难以忘怀,不能忘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