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冯印澄作
在刚刚过去的7月,房地产市场在经历长期低迷之后,投资者购房热情持续升温,成交量有所上升。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7月的最后一周,重点监测的40个城市中有34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上升。其中,6城市同比涨幅超过150%,重点城市周均成交量除深圳外,均同比上涨。在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成交量的逆势上涨是否意味着楼市的全面回暖呢?对此,专家认为,在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下滑、楼市库存量依然高企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的判断尚缺乏有力依据。
涨跌互现成重要特征
尽管数据显示全国楼市成交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并非所有的城市成交量都出现上涨,涨跌互现成为当前楼市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一线城市回升力度最为显著,而三线城市则普遍出现了下降。据莫尼塔房地产跟踪数据显示,上周全国58个城市商品房交易量周环比下跌了6.8%,并出现了一线城市微涨,二、三线城市下跌的分化情况,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周环比分别上涨了3.4%和下跌了-8.7%和-7.8%。
对于近期楼市成交量出现了上升趋势的原因,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首先是政策面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微调,对于楼市的影响非常直接,而不少地方政府屡屡有松动、微调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会影响市场的预期。其次,与开发商普遍采取的“以价换量”的经营策略密不可分,北京等地销售好的楼盘都是价格比较灵活的,价格低于市场预期的项目。第三,在经过近两年的调控后,目前伴随着这种货币政策的调整,刚需群体部分人放弃观望,选择出手了。所以,二季度以来,市场成交量的复苏,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则表示,业内出现回暖说,主要在于今年整个宏观经济增速下滑比较明显,国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连续降了两次息,释放了放松货币的信号。这带来了未来房地产政策要逆转的猜测,也促使一些正在观望的购房者开始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