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揭秘 文物数量惊人

[复制链接]
吃狗鞭拧盐的人 发表于 2012-6-28 16: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为填补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上的空白,我区目前有4大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分别是: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三江侗族古建筑群、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于有特定核心区域的前三者,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历史遗存还不为人们所熟悉,也是公众最感兴趣的项目。记者近日随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到合浦探访了这批史迹,为读者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脉络。    6月22~26日,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对“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了书面评估和现场考察。    合浦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于2011年与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联合组成“海上丝绸之路”七市申遗团队,并实施一系列遗产保护、环境整治等实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专家考察结果,直接关系到这一申遗项目能否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海提名的三处遗产点:合浦汉墓群、大浪汉城址、草鞋村汉城址,以及一处后备遗产点:白龙珍珠城址,成为此行几大焦点。  

       汉墓群:     文物数量惊人 保护日趋严格
  合浦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遣使者从合浦、徐闻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远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用丝绸和黄金交换明珠、琉璃等奇珍异宝。宋、元、明时期发展到波斯湾及非洲北部,这就是著名的南海“丝绸之路”。


    除了史书,今天的合浦还留下哪些丝绸之路的证据?答案就在合浦庞大的汉墓群中。  
   合浦的汉代文化博物馆,将已发掘的汉墓进行原址保护。观众在这里可看到300多件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很多是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宝:一尊波斯陶壶,通体涂着产自波斯的湖蓝色釉料;几枚缠花金球,工艺造型是希腊特色;大量琥珀饰品,产于斯里兰卡、欧洲、非洲等地;蓝色玻璃杯和大量玻璃珠,来自东南亚、印度、罗马等地;一尊胡人俑座灯,面貌服饰都为海外民族;一座铜熏炉,残存香料原产地来自马来西亚一带……     其中,合浦黄泥冈一号墓的陪葬品,就占了该馆的“半壁江山”。该墓主人是汉代徐闻县令陈褒。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拥有龙首金带钩、玉璧等多种奢侈品,合浦当年海上贸易之繁盛、豪商巨贾之多可窥一斑。


     馆内展示的只是合浦汉墓文物的九牛一毛。在合浦博物馆的几百平方米的库房内,待整理的陶屋、陶罐等各种随葬品摆满了地板和两边的陈列架,还有上万件文物无处摆放,只能暂时栖身于成摞叠放的整理箱中。考古工作者介绍,合浦只要有项目动土,基本都要经文物部门审批签字,因为出土的文物实在太多。这些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玻璃器、石榴石、水晶、琥珀、绿松石、香料、焊珠金饰、各国钱币等,都是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等地区输入的舶来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物证。


     更多的遗存还沉睡在汉墓群中。合浦四方岭、风门岭、狮子岭、金鸡岭等近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近万座汉代墓葬。走进这一区域,大大小小的汉墓封土堆触目皆是。较大的高近10米,底径约90米,看起来就像一座座小山包。封土多为合浦本地的沙质土,尽管下着暴雨也不松软泥泞,上面长着低矮的灌木和草地。据统计,仅这些有封土堆的汉墓就有1000余座,没有封土堆的约为8000多座,墓主人为地方官吏、被贬皇亲国戚及朝廷官员、商贾和一般平民,很多都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记者看到,汉墓区的一些现代民间墓葬已经搬迁,只余挖空的小土包。几处大面积的木材厂也已经迁走,剩余晒木板的架子散落在空地上。一些地块还有农民种木薯,据说这些浅根系作物不会破坏封土下的墓葬。合浦当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绍,北海为“申遗”,对汉墓区进行了环境整治,有时为保护一座封土堆,就迁走了上百座现代坟,许多私搭乱建的建筑也被叫停或拆除。     

   汉城址:     尚未对外开放 有待继续发掘   
汉墓是逝者所居,大浪村和草鞋村的汉城址发掘,则解决了生者居住地的疑问。     在合浦现有县城东北约13公里处的石湾镇大浪村古城头村民小组,发掘出了城址、城墙、护城河、建筑及码头遗址。城址为正东西方向,边长约215米,西面为西门江,其余三面都有护城河。城址中央发掘了22个规整的柱洞,洞内有夹砂陶片或有卵石垫底,可能是望楼之类的建筑。


    最值得注意的是西城门外的码头遗存。该码头为纯夯土所筑,长约8 米,最宽处为5米。码头尚存两个直径约20厘米的柱洞,洞内还残存木屑,据推测是当时固定船只所用。


     考古工作者介绍,大浪汉城址于西汉晚期由于因河道泥沙淤积、航海技术发展等原因废弃荒野,政治中心南移至现廉州镇。大浪汉城破坏较少,是国内考古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县治之一。


    合浦廉州镇的草鞋村遗址则是最近几年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原本以为草鞋村只是汉代烧窑的处所,然后对窑址发掘之后,发现了城墙、护城河及建筑遗迹等,还有大规模的汉代手工作坊遗迹。考古推测其为继承大浪古城功能的汉城遗址。因为这里靠近肥沃的南流江平原,可以承载更多人口,河道更为宽阔深邃,距离汉代的海岸线不足3公里,对外的海上贸易更为便利。


    大浪古城需要乘船前往,草鞋村遗址则需要穿越乡间荒野土路。记者看到,目前这两处遗址都树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牌,遗址上也搭建了雨棚进行保护,还未向公众开放参观。据了解,这些遗址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以找到更多汉代城市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8 显示全部楼层
吃狗鞭拧盐的人 发表于 2012-6-28 17: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在北海某某网上看到的,让改成这样,我&&&&&

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揭秘 文物数量惊人

为填补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上的空白,我区目前有4大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分别是: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三江侗族古建筑群、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于有特定核心区域的前三者,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历史遗存还不为人们所熟悉,也是公众最感兴趣的项目。记者近日随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到北海探访了这批史迹,为读者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脉络。    6月22~26日,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对“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了书面评估和现场考察。     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于2011年与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联合组成“海上丝绸之路”七市申遗团队,并实施一系列遗产保护、环境整治等实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专家考察结果,直接关系到这一申遗项目能否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海提名的三处遗产点:合浦汉墓群、大浪汉城址、草鞋村汉城址,以及一处后备遗产点:白龙珍珠城址,成为此行几大焦点。         汉墓群:     文物数量惊人 保护日趋严格     北海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遣使者从合浦、徐闻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远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用丝绸和黄金交换明珠、琉璃等奇珍异宝。宋、元、明时期发展到波斯湾及非洲北部,这就是著名的南海“丝绸之路”。     除了史书,今天的北海还留下哪些丝绸之路的证据?答案就在合浦庞大的汉墓群中。     合浦的汉代文化博物馆,将已发掘的汉墓进行原址保护。观众在这里可看到300多件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很多是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宝:一尊波斯陶壶,通体涂着产自波斯的湖蓝色釉料;几枚缠花金球,工艺造型是希腊特色;大量琥珀饰品,产于斯里兰卡、欧洲、非洲等地;蓝色玻璃杯和大量玻璃珠,来自东南亚、印度、罗马等地;一尊胡人俑座灯,面貌服饰都为海外民族;一座铜熏炉,残存香料原产地来自马来西亚一带……     其中,合浦黄泥冈一号墓的陪葬品,就占了该馆的“半壁江山”。该墓主人是汉代徐闻县令陈褒。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拥有龙首金带钩、玉璧等多种奢侈品,合浦当年海上贸易之繁盛、豪商巨贾之多可窥一斑。     馆内展示的只是合浦汉墓文物的九牛一毛。在合浦博物馆的几百平方米的库房内,待整理的陶屋、陶罐等各种随葬品摆满了地板和两边的陈列架,还有上万件文物无处摆放,只能暂时栖身于成摞叠放的整理箱中。考古工作者介绍,合浦只要有项目动土,基本都要经文物部门审批签字,因为出土的文物实在太多。这些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玻璃器、石榴石、水晶、琥珀、绿松石、香料、焊珠金饰、各国钱币等,都是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等地区输入的舶来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物证。     更多的遗存还沉睡在汉墓群中。合浦四方岭、风门岭、狮子岭、金鸡岭等近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近万座汉代墓葬。走进这一区域,大大小小的汉墓封土堆触目皆是。较大的高近10米,底径约90米,看起来就像一座座小山包。封土多为合浦本地的沙质土,尽管下着暴雨也不松软泥泞,上面长着低矮的灌木和草地。据统计,仅这些有封土堆的汉墓就有1000余座,没有封土堆的约为8000多座,墓主人为地方官吏、被贬皇亲国戚及朝廷官员、商贾和一般平民,很多都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记者看到,汉墓区的一些现代民间墓葬已经搬迁,只余挖空的小土包。几处大面积的木材厂也已经迁走,剩余晒木板的架子散落在空地上。一些地块还有农民种木薯,据说这些浅根系作物不会破坏封土下的墓葬。合浦当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绍,北海为“申遗”,对汉墓区进行了环境整治,有时为保护一座封土堆,就迁走了上百座现代坟,许多私搭乱建的建筑也被叫停或拆除。         汉城址:     尚未对外开放 有待继续发掘     汉墓是逝者所居,大浪村和草鞋村的汉城址发掘,则解决了生者居住地的疑问。     在合浦现有县城东北约13公里处的石湾镇大浪村古城头村民小组,发掘出了城址、城墙、护城河、建筑及码头遗址。城址为正东西方向,边长约215米,西面为西门江,其余三面都有护城河。城址中央发掘了22个规整的柱洞,洞内有夹砂陶片或有卵石垫底,可能是望楼之类的建筑。     最值得注意的是西城门外的码头遗存。该码头为纯夯土所筑,长约8 米,最宽处为5米。码头尚存两个直径约20厘米的柱洞,洞内还残存木屑,据推测是当时固定船只所用。     考古工作者介绍,大浪汉城址于西汉晚期由于因河道泥沙淤积、航海技术发展等原因废弃荒野,政治中心南移至现廉州镇。大浪汉城破坏较少,是国内考古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县治之一。     合浦廉州镇的草鞋村遗址则是最近几年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原本以为草鞋村只是汉代烧窑的处所,然后对窑址发掘之后,发现了城墙、护城河及建筑遗迹等,还有大规模的汉代手工作坊遗迹。考古推测其为继承大浪古城功能的汉城遗址。因为这里靠近肥沃的南流江平原,可以承载更多人口,河道更为宽阔深邃,距离汉代的海岸线不足3公里,对外的海上贸易更为便利。
    大浪古城需要乘船前往,草鞋村遗址则需要穿越乡间荒野土路。记者看到,目前这两处遗址都树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牌,遗址上也搭建了雨棚进行保护,还未向公众开放参观。据了解,这些遗址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以找到更多汉代城市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吃狗鞭拧盐的人 发表于 2012-6-28 1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北海太多不要脸面的小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旺仔 发表于 2012-6-28 17: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s:24] [s:24] [s:24] [s:24] [s:24] [s:24] [s: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jz 发表于 2012-6-28 2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以前的讲无用-----现在还有几多才是真的[s:44] [s: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合浦廉刀 发表于 2012-6-28 2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大浪古城头码头,按我说那也只是某些前年的某些合浦小山贼过江的小土坡罢了,只是某些人把它成了什么海上之路的始发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水年华 发表于 2012-6-28 2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趁此机会,搞个合浦寻宝狂欢艺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怡丰休闲用品 发表于 2012-6-28 21: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好的人家取走,等待是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3963 发表于 2014-1-20 23: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s:28][s:28][s:28][s:28][s:28][s:28][s: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