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悠未尽,忽觉秋已来,秋分,悄然而至。据《中国天文日历》显示,9月23日9时4分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按农历来说,“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就像农谚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还是农业上的重要时节。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显得格外紧张。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