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镇纪念盘古大王诞期活动全纪录, 传统民俗“飘色”引万人围观(图)
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合浦县山口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盘古老祖诞期。在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中,久负盛名、各显特色的飘色、龙狮、木偶、大戏等民间传统艺术巡游活动为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 当天上午8时,在响亮的锣鼓声中,活动拉开了序幕。一支近500米长的浩荡巡游队伍在镇内轮番穿行,群众自发举办大型的飘色艺术、木偶、舞狮、舞龙、粤剧、戏曲、乐队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社会和谐。本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参加活动人员300多人,观礼群众一万多人。
“如此大阵仗的盛景好多年不见了。今年听说要办巡游活动,就特地赶回来看看。”在68岁的沈先生的感叹中,这些民俗文化是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民众对生活充满期待的一种动力。
据当地老艺人介绍,山口古镇历来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巡游活动是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仪式,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
据了解,山口“盘古大王诞”游神所用的木偶就是大名鼎鼎的山口“杖头木偶”,2017年,山口“杖头木偶”戏列入广西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杖头木偶”又称“托棍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一般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
“杖头木偶”戏以粤语乡音演唱,说唱为主,伴以锣鼓、笛子等,按曲目节奏敲打,有快有慢,轻重搭配,可一人饰演多角,形式生动活泼。唱腔圆润响亮,曲调流畅,富于感情,独具地方曲艺特色。
当天的活动还邀请了广东吴川等地的飘色艺术团队前来助庆,来自广东廉江、清平、安铺、高桥等地民众夹道观看,飘色舞动,锣鼓喧天,万人空巷,场面壮观。
“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百花公主”、“观音送子”、“六国大封相”……起源、扎根于民间的飘色、木偶作为社火表演艺术项目,是山口的一张绚丽的文化名片,糅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等传统民俗成分,被誉为是“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此外,活动当晚在山口汽车站附近进行了精彩的粤剧表演。据悉,大戏将连续演出13晚,以庆祝盘古大王诞期及丰富当地民众业余文化生活。
据了解,合浦县山口镇作为衔接衔接两广的门户,近年来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中,通过举办各种祈福巡游活动对外宣传展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独特民间技艺最具特色的内容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
山口“盘古大王诞”、飘色等民俗活动不仅是当地优良传统,也是活化的文化遗产,更是增强情感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山口人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就来源于这些“文化符号”日积月累的情感认同,而这恰是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代意义之所在。如果不能充分认识,那就难以真正重视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民俗的复兴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目前,山口镇也正积极为这些传统项目申报国家非遗努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