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在中国是极具社会特色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从娘家、婆家到婚房、学区房,人这一辈子每一个阶段都与房子有着紧密联系。 不过,随着房产市场爆发式发展,房价日益增高,人们的购房压力也逐渐变大。城里的房子太贵买不起,小县城的房子还买不起吗?只不过,当年这么做的人,现在大多都后悔了。 
一、小县城房子不受宠,原因有三!1. 资产缩水严重 我国楼市暴涨那几年,但凡是有楼盘的地方,都是一片火热的景象,包括不少小县城,也在地产商的包装和营销下卖掉了不少房子。然而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房价的波动也存在差异。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即便在如今这般环境下,房价依然有小幅上涨的趋势,而相对边缘一些的城市,房价则呈现出了不同幅度的下跌。至于小县城,房价这些年不仅没怎么上涨,反而越来越低。 
先不说人们买房是出于什么目的,无论是投资也好,还是刚需也好,人们都更倾向于房子的价值能保持稳定。但县城的楼市环境较差,升值潜力不足,所以就遭到了部分购房者的嫌弃。 2. 社会资源不足 一个地区的资源配备情况,通常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这也是一二线城市资源丰富的原因。如果小县城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不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那么在当地购房就会被认为是一种累赘。 
以就业为例,大家买房子主要是为了让生活更稳定,如果小县城的就业环境较差,薪资收入较低不足以支付房贷,那么对年轻人就会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人们甚至要通过去大城市打工来解决房贷的问题。 一来二去,购房者不仅住不了自己的房子,还要额外支付外出打工时的房租费用,同时还得承受大城市更高的消费水平。综合经济压力直线上升,在县城买房也就失去了意义。 
3. 房屋交易困难 除了刚需购房外,人们在县城买房还有一些因素,比如开发商的炒作,以及对城市构建的美好期待。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房子能升值,希望投资有高额回报。 从投资角度来讲,如果小县城经济发展良好,那么当地的房价是可以实现增长的。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不少县城的发展速度缓慢,这就导致了房价涨不上去,甚至是下跌。 
经过几年的观察后购房者逐渐发现这一弊端,就会考虑及时出手止损。近几年政策调整,再加上疫情影响,房产市场普遍不景气,导致小县城二手房交易不顺利,而转手困难则进一步加剧了购房者的不满。 二、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在小县城购房既然小县城的环境相比于大城市来说比较差,那为什么年轻人还在小县城买房了呢?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大城市的房子实在太贵了。根据今年的最新报价显示,北京的房价超过6万一平,深圳5.7万一平,厦门5.2万一平。但是像鹤岗、双鸭山、大兴安岭等地的房价,却不超过3000元一平。 
如此大的价格差距,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你会如何选择呢?在巨大经济压力下,人们会选择在小县城买房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是面子工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着急结婚的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婚恋市场上会更有竞争力。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是资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小县城买房的人,不光是那些在大城市买不起房的城市人,还有很多农村人。这是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可能比县城更差,特别是教育和医疗。为了给孩子和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部分农村人就会选择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县城买房,来满足教育和医疗需求。 
三、小县城的房子也有优势从经济价值层面来说,小县城房子价值能否提升,还是取决于区域发展。以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人口负增长、地产政策收紧,都会促使房价进一步趋于稳定,即便发展良好,房价暴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是从人文角度,这些房子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对于买房,人们的态度应该像国家政策那样坚持“住房不炒”,只要把买房的投资目的削弱一些,那么小县城的房子就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小县城的生活节奏对比大城市会相对松弛一些,换句话来说,这种地方可能更适合养老。另外,买房本身可以提供一种归属感,帮人们实现精神满足。 总结小县城的房子对比大城市确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资源少、不好卖、还贬值,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存在的意义。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人来说,拥有房产实属不易,降低要求才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各位朋友,你会选择在大城市买房,还是小县城买房呢?理由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