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浦有一种常见的果树,街坊们称为“九层皮果”。这个剥开像是桃子,再打开又像是板栗,像是一个套了多层精致包装的小礼盒,里里外外有九层,里面的灰褐色的种子像一颗颗的珍珠,光亮耀眼,被人们称为“九层皮”,果子则长得像是板栗,又被人们成为“凤眼果”。
苹婆(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
“苹婆”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即唐三藏从西域传入,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夕)用它来供奉,因此又名“七姐果” 。
在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 。
成熟的果子,外壳会自动脱落,看到脱壳就可以摘下来吃,它的树干比较小,不是很好爬,小时候爸妈不让去摘,等到完全成熟也会掉下来。
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1枚小鸟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菜” 。
“九层皮果”虽不像苹果、香蕉、葡萄等大众常见的水果受人欢迎,但其备受广东、广西南部等地人们的喜爱,承载着许多人的儿时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