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耶”这说明刘备参加的是乌林这个战场。对于“赤壁”,《三国志》称“遇于赤壁”、“拒于赤壁”;对于“乌林”,《三国志》称“败于乌林”、“破于乌林”、“摧于乌林”、“危于乌林”。
其实这里和三国志一点也不矛盾。是你的理解有问题。(戮指的是合力,并力说明刘备和东吴都有出力。并不是说刘备吃了药。就像大家合伙做生意一样。赚了钱为什么我就不能分部份利润?)而“遇于赤壁”、“拒于赤壁”(遇是相逢,会面意思。拒是抵挡,抵抗的意思。这样就不难理解了。说明赤壁之战是曹与孙刘第一次交战的地方。但并不是决战破敌的地方。不然就会说破于赤壁等之类的话。而且这也很符合三国志的记载)至于“败于乌林”、“破于乌林”、“摧于乌林”、“危于乌林”。更容易理解了。(败、破、摧、危等字不用我解释我相信你去查查估计也知道什么意思。这说明最后曹军是在这里给打败的。也很符合三国志的记载。如果不是为什么不说遇于乌林。拒于乌林?或干脆不说。)而三国志吴书这方面参与乌林之战的都有记载。前面有提过了。所以说最终曹军是因为孙刘联军在这里合力打败的。说明孙、刘双方一直为乌林之役的胜利果实争夺不止,争论不休。并不是你所说的刘备吃了药。
正史里是有提到刘备参与乌林之战的。(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这是出自三国志鲁肃传的。如果刘真不参与的话。我相信是不会记录上去的。而且是东吴方面的传记。
首先你要明白乌林处于的地理位置。(乌林:为古周林县城遗址,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市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乌林位于洪湖市乌林镇,它南临长江,与赤壁隔江相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乌林实际就是赤壁的对面。仅一江之隔。这就非常之符合《三国志·周瑜传》里面的记载了。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引次江北就是指退回江北乌林处。等在南岸是指镇守在江南的赤壁。)因为赤壁是孙吴屯兵之处。而乌林却是曹军屯兵之处。所以一开始应该是曹操主动出击攻打赤壁。奈何小败。只得退却回乌林屯兵之。双方隔江相望。而你所说的(接着周瑜和黄盖用计火烧曹军战船及岸上军营)我想你应该明白火烧曹船和岸上的军营势必是一场很大的火。那么按你所说这不是曹军屯兵的乌林。是江北的哪里请你指明。因为这场大火是非常关键的。历史必定会记载。但不会是火烧赤壁。因为赤壁是孙吴的驻守处。所以我非常想你说说这个江北是哪里。因为隔江对面就是乌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