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辣评] 意外看到一对略奇葩的春联!大家一起来晒晒看到的奇葩春联吧

[复制链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2-7 1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其实我介意 的帖子

其实我介意:你举例引证的基本出自于《江表传》麻烦你去看清楚《江表传》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三国志》又是一本什么书。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 .. (2014-02-07 11:46)
看书不要死看一本书,我只是少引用《三国志》,基本我都采用合理解释。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记载说:“遇疾疫……颇复疾疫”,则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规模爆发之后才派的张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综上所述,孙权攻合肥确实是在赤壁战前,张喜被派遣救援则是在赤壁战后。这样理解则既可以说通《曹操本纪》,又能兼顾《孙权传》。

  而且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孙权攻合肥应该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很近的时间,甚至是同时,否则曹操不会在赤壁败后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另外,这就能解释《江表传》记载的那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剩余的吴军部队的动向。

  当然,如果您理解是陈寿老先生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下的一个谜团,或者是传抄过程中的误传,那也无不可。

  注:但这种解释亦有不合理之处,曹公挥师长江,投鞭断流,似此危急存亡之秋,孙刘同心,当以全部军力与之抗衡,孙权没有理由在周郎战赤壁之际,自己还分兵攻合肥,又分兵张昭袭当涂(而且孙权、张昭还输得莫名其妙),将本来已经兵微将寡的江东军一分为三,等于是在弱上再削弱,已犯兵家大忌。因此以全部兵力进军赤壁,击败曹操抵后再兵分三路攻取曹操的地盘似乎从逻辑上更为合理。

  (注一)《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注二)《三国志·荀彧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注三)《三国志·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

  (注四)《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注五)《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注六)《三国志·周瑜传》: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注七)《三国志·周瑜传》: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注八)《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注九)《三国志·刘表传》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注十)《三国志·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注十一)《三国志·吕蒙传》: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注十二)《后汉书·献帝纪》: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资治通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其实我介意 发表于 2014-2-7 15: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西门江@鱼人 的帖子

西门江@鱼人:        呵呵,我从你的资料去分析,你知道赤壁到南郡有多远?


       到了南郡曹军才发生规模性吸血虫病,虽然赤壁之战时开始已有,并不妨碍渡江作战,但水军覆灭,是什么情况?你叫曹军陆军与孙刘水 .. (2014-02-07 12:23) 
第一。你引举的很多都是《江表传》的。
第二。你引举的很多《三国志》里面都是东吴人物的传纪。
麻烦你引用一些蜀魏方面的说说。
别黄婆卖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其实我介意 发表于 2014-2-7 15: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西门江@鱼人 的帖子

西门江@鱼人:看书不要死看一本书,我只是少引用《三国志》,基本我都采用合理解释。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 .. (2014-02-07 12:37)
有点想笑。麻烦你看东西不要太片面了。呵呵。
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这个你就分析错了。而且曹操根本没有20万大军。都是造势的。
首先你要明白孙攻合肥的目的。呵呵再作评论吧。
一、  历史的相关记载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三国志武帝纪》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三国志吴主传》   
——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蒋济传》   
以上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主要相关记载。

二、  第一次合肥进攻战的实际过程   

根据对时间记载很清楚、攻打目的很明确的《武帝纪》之记载,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是在建安13年12月,其开始发动的时间大体上略早于曹操从江陵出发进行赤壁之战。   
其攻打合肥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略地,而是如《武帝纪》所记载的那样,是佯攻,是“为备攻合肥”。——为了救援被曹操进攻的刘备。目的是吸引曹操分兵增援合肥方向,以减轻周瑜赤壁方面的作战压力。   
正如《蒋济传》记载的那样,孙权一得到曹操派4万来救援合肥的假情报,也不侦查清楚,立即烧毁围攻合肥的设备、工事而迅速撤退了。因为他自认为已经达到分散曹军兵力的目的了。   
因此,根据以上历史记载,勾画一下这次作战的轮廓:   
1、建安13年12月,孙权在派出周瑜3万大军西进抵抗曹操后,也带领部队从柴桑北上合肥,其路线大致为,先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从濡须口进入巢湖,,再直接进抵合肥城附近;   
2、扬州方面的魏军得到孙权来攻的情报,立即派快马穿过豫州赶到荆州报告曹操,此时曹操刚刚带领大军离开江陵,沿长江走到巴丘附近;   
3、曹操得到此报告后,很快判断出孙权的真实企图。为了不影响对周瑜的决战,曹操不愿分兵。因此,仅仅派出张喜带领千人去合肥增援。同时令他顺路带领汝南郡的地方军一起增援。(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所以并不是你所想的单单派1000人去救。你真以为曹是SB?   
4、张喜由巴丘或者江陵一带回军,先向北通过襄阳、宛来到汝南郡,召集了这里的地方守备军以后,由汝南经新蔡、雩娄一直向东南开进,而后向东增援合肥。   
5、由于张喜这一路道路遥远,加上还要临时召集地方守备军远征,因此等赶到扬州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而其实该军并没有到达合肥)   
6、孙权在合肥城下围攻了逾月——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能够攻下来。   
7、此时扬州别驾蒋济暗地里建议刺史,伪装张喜带领4万大军已经赶到雩娄,距离不远。并假装派主簿前去迎接,同时分派三部信使分别送信给被围困的合肥城里的守将,告诉他援军来到的好消息。却故意让其中两部信使落到孙权手里。  (
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

8、孙权得到这些假情报,立即烧毁攻城装备,撤走了。合肥之围由此而解。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其实我介意 发表于 2014-2-7 16: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这里你已经错了。历史记载证明,曹操只有一次到达巴丘,也就是去赤壁的半路上。因为曹操回来时并没有走长江,而是走华容陆路直穿而过逃回江陵的。(《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由于曹操在赤壁已经烧毁了剩余的船只,因为他的撤退是绝不可能再沿长江绕道巴丘去的。  
《蒋济传》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蒋济传》记载曹操是在遭遇疾疫的地方得到报告并派出张喜援军的,看看《郭嘉传》的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这里应翻译为: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对于在巴丘遭遇疾疫,这里“於”是对于之意,不是“在”的意思),证明曹操遭遇疾疫的地点正是巴丘,这与《武帝纪》、《蒋济传》的记载均完全吻合。  
另外,我们也知道,曹操并不是在什么建安13年10月发动赤壁之战,而是12月,根据《吴主传》的记载,孙权进攻合肥竟然是在周瑜等打赢赤壁之战,并且完成夷陵之战以后了,这样一来,孙权在建安13年就没有时间围攻合肥逾月了。那样势必把合肥之战拖到了建安14年,可这与《吴主传》的记载又矛盾了。  
而根据《武帝纪》的记载,时间就非常吻合,12月孙权出兵攻打合肥,包括闰12月在内大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正好围攻合肥逾月而撤退,并在建安13年结束这次作战。  
因此,诸多证据和理由均证明,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是在赤壁之战以前,也就是建安13年12月。目的是为了分散曹操在荆州方面的进攻兵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2-7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看低冇看齐,你先回答我,赤壁离南郡有多远?
我再慢慢捞你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8639831 发表于 2014-2-7 19: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有我家到西门江那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其实我介意 发表于 2014-2-7 2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为什么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吗?不想说你无知。赤壁离南郡有多远???知道你问这个问题多么幼稚吗?南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块地域的总称,是指荆州南部一块地方 所以也不是一个州。比如我拿广西做比。广西相当于一个州的话,那么所谓的桂(广西的别称)东南、桂西北等称谓就如南郡一样。他的实际范围包括了江陵、乌林、汉津、江津、永安和巫县等。而赤壁离乌林仅一江之隔。那么你觉得南郡离赤壁有多远?

赤壁之战示意图。

8032_152510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2-7 2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其实我介意 的帖子

其实我介意:为什么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吗?不想说你无知。赤壁离南郡有多远???知道你问这个问题多么幼稚吗?南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块地域的总称,是指荆州南部一块地方 所以也不是一个州。比如我拿广西做比。广西相当于一个州的话,那么所谓的桂(广西的别称)东南、桂西北等称谓就如 .. (2014-02-07 20:22)
确定的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2-7 20: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其实我介意 的帖子

其实我介意:
为什么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吗?不想说你无知。赤壁离南郡有多远???知道你问这个问题多么幼稚吗?南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块地域的总称,是指荆州南部一块地方 所以也不是一个州。比如我拿广西做比。广西相当于一个州的话,那么所谓的桂(广西的别称)东南、桂西北等称谓就如南郡一样。他的实际范围包括了江陵、乌林、汉津、江津、永安和巫县等。而赤壁离乌林仅一江之隔。那么你觉得南郡离赤壁有多远?

赤壁之战示意图。


.......
其实我介意:为什么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吗?不想说你无知。赤壁离南郡有多远???知道你问这个问题多么幼稚吗?南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块地域的总称,是指荆州南部一块地方 所以也不是一个州。比如我拿广西做比。广西相当于一个州的话,那么所谓的桂(广西的别称)东南、桂西北等称谓就如 .. (2014-02-07 20:22)
      确定的喔!
引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你认为孙军在山顶放火,促使曹军退兵?或者曹军疫病,扔下水军撤退?或者
水军见陆军逃跑而会弃船而逃?那个解释合理?

     你也太有偏见,
你认为南郡离赤壁多少里?

     你认为正史有真相?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来为中国史的正史,你还情愿正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2-7 2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其实我介意 的帖子

其实我介意: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这里你已经错了。历史记载证明,曹操只有一次到达巴丘,也就是去赤壁的半路上。因为曹操回来时并没有走长江,而是走华容陆路直穿而过逃回江陵的。(《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 .. (2014-02-07 16:18)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如果两个记载吻合,那么“华容道”和“云梦大泽”应该是一个地方。三国时的华容道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而云梦大泽应该理解为包括南到洞庭湖,北到江陵的大片沼泽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那么是不是《资治通鉴》和《英雄记》的记载根本就是错误?

  我是这样看的,曹操从乌林途经华容,虽然中间路难行甚至迷路,但最终他们到达巴丘,并退到江陵。

  《通典》记载:“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败之处。”《括地志》记载:“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两处:一个是今天的岳阳,另一个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烧船的巴丘应该是岳阳巴丘;《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的那个“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的巴丘应为江西崇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许昌—新野(樊)—襄阳—当阳(长阪追击战)—江陵—巴丘—赤壁(败)—华容道(云梦大泽)—巴丘(烧船)—南郡—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